海關機場緝毒建奇功 首三季檢值12億貨

機場海關今年首三季檢獲毒品的數量及市值均創新高,達二點二噸及十二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勁升一點五倍及二點三倍。海關分析指,販毒集團因疫情轉變偷運模式,由以往平均分配予客運及貨運「走貨」,改為依賴貨運形式無間斷出貨圖利,並因應航空公司重整航班,調整運送路線,由熱門黑點南美洲和金三角地區,遷移至西歐各國,就連各項「包裝」工夫都做得非常精細,但仍難逃執法人員的法眼,海關機場科今年推出針對性的「斧頭行動」,檢獲大量毒品,緝毒成績顯著。

海關機場科空運貨物課監督劉青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訪港旅客因疫情大幅下跌,過去八個月只有八百五十萬人次來港,較去年同期下跌八成三;但貨運量則因應全球物流加上醫療物資需求,比例僅微跌不足一成。貨運數目持續高企之下,海關破獲的毒品案亦有所上升,海關機場科於今年首九個月便破獲七百零八宗毒品的案件,較去年同期的四百五十一宗上升近五成七,檢獲的重量達二點二噸,較去年同期的八百八十五公斤上升一點五倍;涉及的市值達十二億元,更較去年同期的三點六億元勁升二點三倍。

劉青龍剖析案件趨勢指出,販毒分子以往運送毒品的方式,會平均分配予客運和貨運,但疫情影響客運航班編配,由以往有直航班次,到現時每日可能只有一班往返,加上出入境管制所限,令運送比例不得已全放重於貨運之上,「疫情導致佢哋(販毒分子)轉變,因為連佢哋都冇得揀」。劉強調,疫情來襲,的確影響販毒集團的運毒模式。

路線迂迴 非原產地直送

除了運送方式外,毒品運送路線和地點亦因此變得迂迴曲折。劉青龍指,海關在所有貨運來港前,均會按來貨資料,以及來源地作風險評估,其中南美洲和東南亞金三角地區等屬風險系數較高地區,一向都會針對有關地區的抵港貨物;但最近不少毒品均從西歐國家如荷蘭、比利時及德國運到本港,「毒販已經進步,不會從原產地直接運送,例如會先運到低風險或者較少毒品生產的地方,如非洲、西歐及北美洲,再運抵本港。」目的是逃避檢查。

海關空運貨物資料研究組高級督察鍾慧芝表示,海關人員今年五月以抽查形式,發現兩宗案件是以奶粉包裝偷運毒品,而來源地同樣是荷蘭,重量達二十公斤,總值二千萬元,「因為人員發現到收貨人的業務性質,與貨品種類不合,於是決定抽查並發現毒品」。

107人被捕 多負責收貨

至於檢獲毒品數量方面,今年首九個月檢獲最多為可卡因,共有六百多公斤,市值七億七千多萬元,較去年同期檢獲的一百卅一公斤,上升三點六倍。劉青龍解釋,由於可選擇的運送方式不多,所以不法分子每次都會以賭博式大量偷運,以希望一次過翻本,因此今年檢獲量較去年上升不少。另外,海關就相關案件拘捕一百零七人,年齡介乎十五至七十二歲,被捕者大多是收貨人。記者林嘉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