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殘疾院舍規劃一團糟 照顧者無援壓力爆煲

早前一宗母親疑壓力爆煲勒死智障兒慘劇,揭示殘疾人士支援不足。有殘疾人士等候十二年入住院舍,但因不適應,要由母親獨力照顧,疫情下連託管服務亦暫停,母親捱至周身病痛;有患肺結核的父親要照顧唐氏綜合症女兒,擔心女兒成年後不獲派宿位,與妻子難以照顧。十年間,殘疾人士院舍輪候時間上升一倍,平均輪候時間至少十二年。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促社署提供經濟及情緒支援,避免悲劇重演。

要照顧三十五歲、全身癱瘓的兒子,QQ(化名)近年倍感吃力。其子自十五歲起輪候殘疾人士院舍,十二年後終獲派宿位,但因不適應院內生活而自殘,近年大部分時間由QQ在家自行照顧,期間就只有每日託管數小時可讓她有喘息時間。她坦言為照顧兒子起居生活,多年來捱至百病纏身,患有椎間盤突出、手指變形及糖尿病等,偶爾遇上兒子發脾氣,更要花長時間應付,心力交瘁。尤其是今年託管服務因疫情暫停,她疲累得有時要拜託年逾九旬的母親協助,但擔心一老一弱發生意外,後果不堪想像。

冀放寬津貼資格 增託管服務

「我唔係奢求其他人同情可憐,只係希望大家多啲包容,政府政策唔好一刀切。」她希望可以獲得其他支援,建議政府放寬低收入殘疾人士照顧者申請生活津貼的資格,可以負擔得起聘請外傭或陪診;家長或照顧者可享車費津貼,減輕經濟負擔。

世上豈只媽媽好。六十三歲的劉先生(化名)的女兒現年十三歲,患有唐氏綜合症,行動不便,雙眼接近失明,起居飲食要人協助,現正就讀設有宿舍的特殊學校。惟妻子自女兒出生後患上產後抑鬱,又有自殺傾向,劉先生自己則患有肺結核,肺部呈現纖維化,卻要獨力照顧母女二人,壓力沉重。

疫情期間劉曾接女兒回家,他抱起女兒時不慎跌倒,雙雙動彈不得,妻子幫忙時又扭傷腰部。「嗰時真係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最終由非政府機構職員到場將女兒送回院舍,他則經救護車送院。他擔心日後女兒需長時間輪候院舍,隨着夫婦二人年紀增長,體力未能應付照顧女兒,期望每日有託管服務「頂住先」,長遠希望政府可增加成人殘疾人士院舍宿位。

截至今年八月底,全港共有六十九間近四千個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服務名額,有二千四百多人輪候,平均輪候時間逾十三年;中度弱智人士宿舍服務名額則有二千七百多個,輪候人數有二千五百多人,平均要等約十二年。輪候時間已在十年間翻一倍,一○至一一年度,有關平均輪候時間分別約六年。

促設事務委員會 訂長遠政策

「院舍規劃仍是重中之重,政府不能迴避。」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主席黎沛薇指,對於在服務真空期的殘疾人士,增加日間支援和緊急暫託服務可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但長遠要增加宿位。她倡議政府成立「殘疾人士事務委員會」,長遠制訂相關政策,協調各個部門;並設立以家庭為本的個案管理制度,由社工跟進殘疾人士和照顧者,貫穿不同階段,及早識別問題,或在緊急情況下提供適切支援。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一直跟進有關情況,對於悲劇不斷重演感到悲哀。她認為政府急需積極從經濟及身心上協助照顧者,如提供宿位津貼、增加個案社工數目、增加交通津貼及緊急情緒輔導熱線等。

社署:持續投放資源 加設宿位

社署回覆指,一直透過非政府機構提供日間訓練及社區支援服務予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包括家居照顧、日間及住宿暫顧服務,去年度殘疾人士家長或親屬資源中心增至十九間,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增至五間;今年三月起,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增加三百個,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增至廿一間。下年度政府向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購買四十多個宿位作指定住宿暫顧之用,並會增加相關人手等。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