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政治大戲忌進退失據

美國總統選舉的首場辯論落幕,美媒在辯論完畢幾小時已做了民調,勝負、高低,美國人已給出答案。有趣的是,不少觀戰者都認為拜登沒有發言機會,反而成了他在辯論會爆冷獲得好評的墊腳石,而這塊石頭還是特朗普搬給他的;特氏急於求勝,不斷搶答攻擊,終致大石狠狠砸在自己腳上,更倒楣的是,特朗普還自保不足,確診新冠肺炎,這已不是便宜對手,而是送寶座上門吧。

根據美國媒體調查,近九成受訪者對這場辯論感覺負面,近六成人有聒噪之感,超過兩成人覺得辯論對他們了解政見完全無用,最糟的還是,不少人都表示不想再看第二場、第三場辯論了。看來,美國選民對辯論這種玩意已經厭倦了。

為甚麼美國人會對他們引以為傲的辯論選英才遊戲厭倦呢?據統計,特朗普在辯論中插口或打斷對手發言達七十三次之多,而主持人也變成可憐的配音人,這成了美國人對辯論的第一印象。每屆美國大選都有三場候選人辯論,過去的經驗顯示,首場辯論極重要,一是奠定了選民的第一印象,二是對競選團隊具有指標及鼓舞作用,三是引導未來大半個月的輿論。

外界本以為口舌便給的特朗普一定會在辯論中得勝,事實上,特氏要在言語上壓倒拜登直如探囊取物,誰料他一出場便以超強火力應對,頻發攻擊,把辯論規則、主持人的約束全拋在一邊,拜登雖然被他干擾得無法開口,但想認真聽聽二人政見的美國人也被弄煩了。

如今距離投票日僅一個月,雙方都知道要拉攏的票都是游離、搖擺、中間或沒有強烈政黨傾向的選民,正因為這批選民沒有強烈政黨傾向,他們選擇支持對象時,往往更偏重個人好惡,容易被一些非理性、感官而情緒的事件左右。接下來的一個月,美國勢必好戲連場,未來政治教科書的素材或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