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道路錯綜複雜,工程期間易遇到難題,有關合約的補償事項糾紛難免發生。路政署轄下的「屯門公路(市中心段)加建隔音屏障工程」施工的四年多期間,曾遇近三百項與合約內容不同的補償事項,但透過「新工程合約」模式,成功在無工程糾紛下完工。有關項目今年六月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轄下的「新工程合約」組織頒發運輸工程項目大獎,得到國際肯定。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其網誌撰文,指港府近十年致力推動「新工程合約」模式,在傳統工務工程合約模式中,若遇上事前未知風險,如工程空間狹小和繁雜的地下管道引致的施工困難等,一般要由承建商獨力承擔,承建商或因該類不確定因素,出現工程糾紛或提高投標價格。
陳指出,「新工程合約」模式下,工務部門與工程團隊將共同管理及分擔風險,應對因未知風險引發的工程改動、即工程合約內提到的補償事項,減少出現工程糾紛的機會。
他表示,該項出現了近三百項補償事項,但透過「新工程合約」模式的風險預警機制,工程團隊合共舉行了四十八次緩解風險會議,商討預期需處理的預警事項,最終八成五的補償項目能在三個月內實行,其餘亦全數在竣工前處理,令整個項目在核准工程預算內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