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腕痛難活動恐患媽媽手

新手媽媽長期抱嬰兒,容易手筋發炎致出現「媽媽手」!有註冊中醫師指出,「媽媽手」的患者以經常抱嬰兒的媽媽居多,出現疼痛、灼熱、麻痹等徵狀,一些動作如扭毛巾及拿萬字夾等簡單動作均難以完成,變得力不從心。除此以外,因職業關係而長期重複使用手指或手腕,或經常按電話的「手機族」,亦增加患上此痛症的風險。若要改善此痛症,患者可由改善生活習慣入手,或透過針灸或中藥等改善。

註冊中醫師吳子杰解釋,俗稱媽媽手的「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由於手腕部位有兩條用於活動拇指的肌腱經過,兩條肌腱在手腕部同時穿過一條腱鞘管道,若手腕持續搖擺、用力和勞動,使該兩條肌腱在管內摩擦,長久下去會引起損傷炎症,導致手腕腫脹、疼痛和活動困難。

透過握拳尺偏試驗 自我檢查

要檢查自己是否患有「媽媽手」,可透過握拳尺偏試驗,只需透過握拳,拇指在內、其餘四指在外,腕關節尺傾,當中橈骨莖突處疼痛便代表患上「媽媽手」。

吳子杰說,「媽媽手」最常見於分娩後的新手媽媽及照顧孫子的長者,他們因未熟習姿勢而過度使用拇指附近的肌腱;而一些需要長時間重複使用手腕及手指動作的職業,如理髮師及傳菜餐飲侍應等均是高危一族;此外,近年智能手機盛行,一眾「手機族」長期使用電話,亦導致「媽媽手」的個案不斷上升。

宜改善生活習慣 多拉筋伸展

他指出,「媽媽手」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或是進行熱敷、推拿、針灸和中藥改善,其中按摩四大穴位有效減輕此痛症,包括手臂上的陽溪穴、曲池穴、合谷穴等,可用拇指腹按。中藥方面,羌活及獨活可祛風寒濕、通利關節;桑寄生及威靈仙可補肝腎、祛風濕;白芍可養血柔筋、緩急止痛;桃仁及川芎可活血祛瘀止痛;當歸、雞血藤可益血補虛。至於日常預防方面,應避免長時間做重複性的動作,例如扭毛巾、打字,亦應定時休息及多拉筋伸展,保持肌肉鬆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