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穿耳窿可致蟹足腫無法斷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少港人會穿耳洞,以便戴上漂亮的耳環,但若傷口處理不當,便可能誘發蟹足腫,即學名疤痕疙瘩(keloid)的皮膚患處。有位孝順女在母親節來臨前,帶母親去穿耳洞,本想母親因美而開心,誰料多年後因不明原因誘發蟹足腫,其母耳垂位置生了五厘米的增生性疤痕。有外科專科醫生指,蟹足腫現時成因不明,暫只知與遺傳病因素及傷口有關。醫學界現有多種治療方法,惟未能全面徹底阻止組織增生,復發機會亦較高。

蟹足腫學名是疤痕疙瘩(keloid),屬最嚴重的疤痕類型。正常疤痕會隨時間減淡及撫平。但蟹足腫與別不同,其特性是傷口會出現如腫瘤般的組織增生,向四周蔓延,並超出原本受傷的範圍,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故又名蟹足腫。這種患處不但影響外觀,更有可能出現痕癢,繃緊及痛楚等症狀。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指,雖然大部分蟹足腫患者不會感覺到嚴重的疼痛或不適,但心理影響亦不小,陳憶述早年有位男病人胸口及四肢均長有蟹足腫,該名病患很想去除前臂的蟹足腫,因為夏天想穿短袖,又恐不雅觀,常遭旁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陳東飛指,「一個男人提出這麼一個卑微的要求,當時聽到都覺眼濕濕!」

生長時間可長達30年

他續稱,蟹足腫的確切成因至今仍未明,只知與遺傳因素有關,亦與傷口本身有關,因為幫助傷口愈合的成纖維細胞若過度增生,便會令疤痕不斷向外擴展,擴散程度和出現的位置因人而異,潛伏期約幾個月至半年,生長時間可長達數年甚至二十至三十年。一般盛夏時節,蟹足腫患者求診人次會增加,估計與短袖、輕便衣服難以遮蓋疤痕,出汗又引起痕癢有關。陳臨床更發現,部分愛到健身房鍛煉身體的人士,本想練得一副好身材,卻意外觸發蟹足腫,因患處的肌肉較硬,若過分拉扯會刺激蟹足腫皮下組織,或因此激發再次增生。

陳東飛又稱:「不要輕視任何一個傷口,細至擠暗瘡、穿耳洞都可能誘發。」預防之道是不要製造任何傷口,若不幸有傷口便需要保持傷口濕潤,例如用除疤貼減低疤痕生成,使用前必須確認傷口未感染,否則可能會更嚴重。

冷凍治療減復發風險

要治療蟹足腫,方法包括注射類固醇、手術切除,放射治療等,但都未能全面阻止組織增生,復發機會較高。近年有醫生開始利用冷凍治療,透過特製冷凍治療針,將液態氨注入瘢瘤內,令治療針急速變冷,藉着超低溫度使周邊細胞結晶,導致脫水,使細胞冷凍壞死,破壞瘢瘤內的深層組織。這項技術相對可減低復發風險,但術後仍需要加強護理疤痕。記者陳敏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