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疫情逐漸放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昨表示,社區爆發個案一直下降,政府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但社會要有心理準備,放寬後的確診個案一定有機會回升。他又指,除非可為社區廣泛接種疫苗,或者全港有四至五成人曾受感染,產生抗體,才有機會杜絕疫情。
至於全民檢測計劃,出現一宗懷疑「假陽性」的個案。陳則認為,「假陽性」能反映測試靈敏度;靈敏度愈高,假陽性機會亦會愈高。他強調,在一般篩查當中,要持「有殺錯、無放過」原則,定會有「假陽性」個案出現。
陳又認為,醫院管理局應該重新檢視新冠肺炎確診者的出院指引,安排所有患者出院前做大便檢測。由於中大研究發現,最少一半住院的成人確診者,大便樣本驗出有病毒,部分人的病毒更是仍然活躍,但呼吸道樣本就完全驗不到。他指現時只有腸胃不適的病人,才需要留大便樣本化驗,他相信深喉唾液樣本驗不到病毒的出院患者,不是完全沒有傳染性。
陳補充指,由於嬰幼兒身體免疫系統未完全成熟,感染新冠肺炎後,未必會有發燒或發炎等徵狀,故會成為隱形患者,排出的病毒量與成人患者基本上沒有分別。他建議學校恢復面授課堂之前,要先辨識出高風險組別,惟以目前的檢測能力,未能負荷向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生完成檢測才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