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聯歐抗美 經貿是主角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完成中歐建交四十五周年出訪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和德國,先不談訪歐能否達到預期成果,選擇在中美關係緊張和疫情困擾時到訪這五個國家,已帶出另類意義。從外交上看,德法是美國主要盟友,但經濟政策並不一致;意荷與北京友好,疫情下互相緊密扶持;挪威於北歐四國中較為活躍,數年前因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一度冰封中挪關係,近期挪威主動示好,顯示出訪歐洲並不是無的放矢,是具有針對性的動作。

美國長期以來用軍事震懾世界各國,強要擔當世界警察角色,帶動北約部隊履行所謂和平任務,背棄各國主權的原則,歐盟中以德、法最具影響力,兩國並不希望歐洲受美國絕對影響,近幾年已帶動歐盟有新的思路,特別是在經濟貿易上,期望推動歐洲的經濟新思維,與美國的霸權經濟可謂大有不同,最重要是需要開發新市場。意、荷在歐洲的影響力較德、法為輕,與北京的關係向來要好,亦深明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是不可抗拒的形勢。挪威重返中挪關係的軌道,目的也是發展貿易交往。

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是需求平衡,歐洲各國這麼多年來均致力發展高科技及消費產品,因高成本而無法生產各項生活必需品,反觀中國生產鏈的製成品,不但能應付內需,更能出口到世界各地,補充這些國家生活必需品不足的需求,達致高科技或消費產品出口中國,換來廉宜的生活必需品,各自有利亦令物價穩定。

王毅指強行搞貿易脫鈎違背市場規律,脫離客觀實際,不符各國人民利益,尋求與中國脫鈎,就是與發展機遇脫鈎,與最具活力的大市場脫鈎,中歐應堅守自由貿易,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穩定,合作則各享其成。當然,這個共享形勢是告訴美國的貿易霸權主義,最終會令國民多花金錢在各項生活必需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