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深圳經濟特區已成立四十周年。「四十而不惑」,當年的邊陲小鎮變成今天的科技重鎮和國際都會,深圳當然不會再感到迷惑。反而一河之隔的香港,由曾經遙遙領先淪落到瞠乎其後,不能不令人困惑。
八十年代初,深圳GDP還不到香港一個零頭,人均GDP不足一千元人民幣;而現在深圳GDP已超越香港,人均GDP突破二十萬元人民幣。這種發展速度堪稱奇迹,為古今中外罕見罕聞。最難能可貴的是,深圳並非單純追求GDP,而是全方位發展,科技產業尤其突出,擁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科技巨擘。單是去年就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二千七百家,總量超過一萬七千家,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源源動力。這些成果正是大量投入和長期耕耘所得,深圳全社會科研投入佔GDP比重超過百分之四,名列世界前茅。反觀香港科研投入佔GDP比重還不足百分之一,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科技代表未來。世界正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即智能化時代,深圳憑藉雄厚的科技實力和超前的發展戰略,必能繼續引領風騷。而香港又能靠甚麼?無論是科研創新,還是產業配套,或是人才培訓,香港都遠遠落後,除了吃老本獨沽金融一味,還有甚麼作為?港府高官揚言香港要擔當大灣區龍頭、超級聯繫人,真可謂夜郎自大。須知時代不同了,香港人再以俯視的眼光看內地,只能顯得自己幼稚無知。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香港淪落至此,原因錯綜複雜,主要還是社會泛政治化導致。人家全心全力發展經濟,我們一心一意搞政治,結局早已寫在牆上。尤其去年爆發的反修例黑暴,更將香港推入深淵。那班黃絲關起門來自娛自樂,既要攬炒,還要搞黃色經濟圈,簡直貽笑大方。許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不正是攬炒的結果嗎?如黃絲們真的有本事自耕自食,黃店何必要求港府打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