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推行的全民檢測計劃昨接受網上預約,惟市民對政府抗疫措施屢失誤顯得信心不足,僅有約廿二萬人預約登記檢測,與早前專家指要有五百萬人接受檢測才有代表性的目標數字相距甚遠。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全民檢測是為日後疫情做好準備,呼籲市民參與,但有專家指出,即使全民參與,亦只能找出三分之一帶病毒者,計劃僅可作學習經驗參考,篩查成效成疑。
全民檢測昨早七時開始接受網上登記,系統預約過程暢順,市民依次序輸入身份證號碼或出生證明書編號、姓名及電話號碼後,可選擇採樣中心,以及首七天的採樣時段,完成預約後,系統畫面會顯示成功預約,並會收到手提電話確認短訊,整個過程大約三分鐘。
政府指截至昨午五時四十五分,有約廿二萬人透過網上預約登記。不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曾預料計劃會有五百萬人參與,雖然政府其後改口稱不會定下檢測指標,但有專家曾指出,最少要三分之二市民,即約五百萬人接受檢測才有代表性。
聶德權昨在電台節目稱,加大檢測量是為未來做好準備,希望日後不用再靠封關、關閉場所控制疫情。他又形容,市民到檢測中心的風險與一般上街無異,鼓勵市民盡快預約。
對於有人質疑全民檢測會將市民資料送往內地,他指批評有政治目的,每當有涉及中央或內地的議題,就有人會挑動市民矛盾和對立,將事件妖魔化。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由於計劃無法找出仍處潛伏期的患者,故即使在一周內成功為全港市民檢測,亦只能篩查出三分一帶病毒者,篩查成效受到質疑,但計劃可作為輔助角色,例如找出已出現抗體的人士,評估他們度過傳播期的時間指標,以及傳播風險等,為日後制訂隔離措施奠定基礎。
另外,網上預約系統出現私隱漏洞,僅須填寫身份證號碼便可預約,有心人可在對方不知情下替其填寫,有篤數的可能。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做法不理想,建議增設身份核對機制填補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