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港人行山增加,今年的行山搜救行動中最少發現廿一人死亡。疫情之下港人難往外地旅遊、加上港府日前開始放寬特定防疫措施,在戶外地方體能活動可豁免戴口罩,故不少市民選擇到郊外遠足或行山「抖抖氣」。警方表示,今年截至本月中已在行山搜救行動發現一百廿四人受傷,數字更在六月起持續上升,情況令人擔憂,呼籲市民戶外活動時,必須注意自身安全,量力而為。登山專家亦呼籲市民切勿「送死」,需做好行山前的準備,切勿自信心過高、以身犯險。
警方表示,近月聯同其他政府部門,包括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及民安隊,共進行一百四十八次行山搜救任務,涉及一百廿四人受傷,廿一人不幸去世,期間警務人員的搜索時數超過三千五百小時。求助個案中有行山人士因準備不足,未能應付突如其來天氣變化而被困荒野;或因偏離合適行山路線而發生意外的個案,主要涉及中暑、跌倒、受傷或迷路等。
警方呼籲市民為己為人,進行戶外活動時,必須注意自身安全,量力而為,事前要做好準備工夫包括規劃合適路線、留意天氣狀態及佩戴適當裝備。如果遇到意外,保持冷靜,盡快報警求助。
香港攀山專家曾志成表示,在疫情下不少港人出行不便,因此「搵新嘢玩」。近期在郊外發生意外增加,原因或是有不少人以往的路線「行悶咗」、或是希望到新的郊野地點「打卡、晒命」,便特意偏離了傳統行山路線,到了較為危險、沒有保護的地方,始發生危險。
曾志成又指,近期看到了不少行山的人士在不合適的時間、或是身穿不合適的裝備登山,例如他曾在元朗錦田的雞公嶺附近,看到數十名年紀較大的女士「着住行街衫、攞住手袋」,在中午登上一段沒有遮蔭處、需徒步三至四小時的路線。當時其中一名女士體力不支,其同行者竟讓她「叫飛行服務隊接」。他形容部分港人在「石屎屋」中長大,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批評若在沒有基本安全意識、同伴和合適的裝備的情況下,登上未知的山路如同「去送死咁」,呼籲市民切勿自信心過高、以身犯險。
近月多次出現登山意外,早前一個行山團共遊大嶼山黃龍坑,途經絕龍谷疑沿臥龍石澗邊攀登山崖時,其中一名男團友失足墮下,撞倒另一名女團友,兩人飛墮十五米石澗,最終男事主不治,女事主危殆。今年六月底,六十八歲行山男在汀九「石龍飛瀑」,利用繩索沿山澗游繩而下,不慎由十米高斜坡跌下,直墮引水道頭部重傷,送院後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