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的策略最近有兩招,一是在東海、南海進行軍演之後,試射東風導彈,從華東、西北發射至南海,顯示出中國保衞南海和沿海海域的決心。大不了武裝衝突,中國有能力把侵犯沿海海域的美軍殲滅,也表明中國暫時只是防衞,第一步反應不會進攻美軍基地,但是第二步則視乎美國的反應,屆時西太平洋的美軍基地或難逃厄運。再打更大的仗中國未必沒有準備,全國已經開始備戰,作持久戰的安排。
二是中國大買美國農產品,表面上是順從美國的要求,以進口美國產品來減少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實際上卻可以有兩重意義。中國可動用外匯儲備進口,從而降低在美國的外匯儲備資產,推進去美元化,也減少過多美元資產帶來的風險。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國際糧食生產受壓,供應不足,中國糧食豐收、儲備龐大,但借此機會大量進口美國糧食,一來可更充裕國庫,抑制未來國際糧價上升帶來的通脹壓力;二來中國有餘力把美國糧食轉售或轉贈處於糧食危機的國家。美元轉化為糧食,總比留着美元面對政治敲詐更佳。
一方面武力對抗,表明以戰止戰的決心;另一方面,大買美國糧食,把美元送還美國,還可再多購,對美國農民示好,也令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戰難以再輕易起爭執。一硬一軟,實則兩者俱硬,戰略意義巨大。
若美國進一步在南海挑釁,擦槍走火的機會大增。特朗普或許九月、十月會在南海觸發衝突,以爭取美國右派勢力的支持,用民粹式愛國主義來催谷選票。可是,中國反制,美國必有傷亡,並不會是一面倒的美國教訓中國。而開火的結果更會觸發美國社會反戰運動,與反種族主義運動互相呼應,特朗普的選情會更看淡,華爾街及金融集團也會拋棄他。而反戰運動一起,美國社會分裂更大,影響便不止於總統選舉,與反種族主義運動結合,聲勢會比一九六八年時更大,對美國整體政治、外交衝擊更為深遠。
一九六八年之後,是越戰結束,美元與黃金脫鈎,更有尼克遜訪華,從圍堵中國變為聯盟中國。當年是聯華攻蘇,今天中俄合作,美國已無借力的機會,聯印攻華不是有效的選項。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美國政經大變,卻似難免,世界的格局正大勢所趨,不得不變!中美關係是國際政經的主軸,中國政治智慧可挑動形勢的轉變,使美國的世界霸權更早衰落。而美國內部矛盾嚴重,外強中乾,霸權一崩,國運亦會大變。中國當好好規劃,巧妙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