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滅蚊低效申訴署介入

香港防蚊滅蚊工作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負責,惟該署滅蚊成效受到質疑,申訴專員公署昨宣布,主動調查食環署於防蚊滅蚊工作的成效,並提出改善建議。有議員表示,期望申訴署可找出本港蚊患情況無改善的原因,並希望政府聽取公署的建議作改善。

申訴署指,食環署轄下設有防治蟲鼠隊負責於全港公眾地方的防蚊滅蚊工作,例如放置誘蚊產卵器以監察蚊子孳生情況等,惟有意見認為措施的覆蓋地點並不全面,以致調查結果不準確;而食環署對轄下防治蟲鼠隊的管理成效亦受質疑。

蚊患指數滯後 市民難掌握

另外,申訴署又指食環署公布的蚊患指數滯後,令市民未能夠掌握最新情況,而某些地區在個別月份的蚊患指數偏高,顯示蚊患情況嚴重。

申訴專員趙慧賢表示,本港的登革熱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由二○一六年的一百二十四宗升至二○一九年的一百九十八宗,足見防蚊工作的重要性,而申訴署將在食環署滅蚊措施的成效方面展開調查,並向該署提出改善建議。

不處理私家地 「等於冇做過」

議員陳恒鑌表示,本港的防蚊滅蚊情況一直未有改善,是因為署方將相關工作外判予其他機構去做,但卻缺乏監管,滅蚊隊亦只處理公地,而不處理私人土地,形容「等於冇做過」,加上政府一直未有引入新方法滅蚊,令本港蚊患情況失控。他期望申訴署可在監管制度及滅蚊技術等方面調查,找出蚊患情況無改善的原因,並希望政府會聽取申訴署的建議改善。

食物環境衞生署最新公布,七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由六月份的百分之十八點一,下降至七月份的百分之七點四,屬於二級水平,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孳生略為普遍但屬於偏低水平;而六十二個監察地區的分區誘蚊器指數,均沒有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比起六月份的情況有顯著改善。該署自今年四月起以新設計的誘蚊器取代舊有的誘蚊產卵器,直接計算成蚊數量,釐定誘蚊器指數和制訂新的密度指數。誘蚊器指數作用與舊有的誘蚊產卵器指數類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