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一帶一路

香港部分媒體的報道多是偏頗,例如,長江流域降雨超出常年,形成洪水,便立即說三峽大堤面臨崩潰,億萬人受到威脅。又如國家主席提倡節約糧食,不要浪費。不管糧食連年豐收,國家儲備龐大,叫囂中國糧食不足,出現危機。這些報道有些始自台灣,也有邪教作假,目的是詆毀內地,製造謠言或恐慌。

香港部分媒體不作分辨,為了譁眾取寵,便照單全收。一方面,香港只拾美國為首西方傳媒的餘緒。另一方面,為反中造假,助紂為虐。

又例如,內地的一帶一路倡議,實際進展理想。香港的媒體卻不會報道進展成績,而是單選擇出現問題的投資項目來宣傳一帶一路戰略的不足或失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涉及中國投資的項目逾萬,個別有問題,或遭挫折,也屬難免,對整個戰略影響有限。如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倡議第一個國家級綜合計劃,投資超逾六年,耗資過千億美元。第一期已完成,第二期已展開,且覆蓋範圍超越巴基斯坦,阿富汗與伊朗都要求加入,對整個西亞影響巨大,可卻香港媒體少有報道,甚而視而不見。

另外,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大成果是中歐火車貨運班列,經幾百年的阻塞,首次打通中歐的陸上貨運交通,打破西歐的海上通道的壟斷,開啟中國到歐洲沿線國家的經貿來往,且有助在歐亞沿線開展海陸的多式聯運路線,縮減貨運成本與時間。是把二、三百年歐亞連接的形態改變,政治經濟社會的意義重大,香港媒體同樣少報道。

在國際疫情嚴重、各國封閉底下,中歐班列成為歐亞貨運的主力。

中國本計劃在二○二○年開通每年五千班列。可是,今年二月中才恢復班列運作,上半年便有五千一百二十二班列,比上年增長近四成,全年大有機會達到萬列。其中去十回八,雙邊貨運量增大。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在明年初平復,海空運輸恢復,中歐班列憑藉成本和時間優勢,以及少批量多品種,多式聯運的方法,發展勢頭不會逆轉,沿途國家的參與和得益,更成中歐班列的重要推動力。

在班列總體規模擴大,鐵路的特性可使班列發展眾多的路線,成網絡狀遍布歐亞,回復到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常態。這有助開拓潛在的市場。例如今年剛開通的廣州至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的中歐班列包括鐵路與公路的聯運,十天可到,打開了整個中亞市場。又如中歐班列之經廣西憑祥至越南河內已佔中國進口水果的一半。這些都是香港找新商機的機會,香港媒體為甚麼不報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