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乏承擔 團體促支援私人院舍

【本報訊】劍橋護老院一名男院友,四年多前被發現肛門塞有紗布及尿片膠貼等異物,其後不治,死因庭日前裁定他死於自然,但就指斥社會福利署監管護老院不力。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在網誌表示,會與社署詳細研究法庭建議,半年內向法庭匯報。有關注團體批評政府對安老問題缺乏承擔,促當局從法例上檢討人手分配,並加強支援私人院舍。

羅又指,二○一七年至今已作出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公布違規安老院舍的所謂「黑名單」、聘用退休紀律部隊人員調查懷疑違規個案、為參與認證計劃的私營安老院提供全數資助等,至六月底有六十三間獲得認證。

另外,香港資助安老院宿位不足,輪候人數愈來愈多,輪候時間則愈來愈長;惟羅致光重申,政府不會將所有私營安老院變成資助安老院,但計劃以增加「買位」及改例代替,以提升法定員工比例和人均樓面面積標準,期望年底前可提交條例草案給立法會。

對於坊間有意見,認為政府應資助私營安老院;羅明言對此感到「莫名其妙」,質疑是否要「將公帑送給私營機構」。他指現時會以「買位」及容許用「院舍券」的長者,入住甲一級私營安老院,已間接資助有質素的院舍,是透過「錢跟人走」而非直接資助。

羅致光稱多管齊下應對需求

他又重提,二○一九至二○年度,政府啟動興建十九間安老院,就算今天可以「變魔術」令院舍可以即時興建好,還要額外十二倍的數量,才勉強可以滿足現時的需求。他指會「多管齊下、千方百計、寸土必爭」以應對不斷增加的院舍需求。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指,政府對安老問題缺乏承擔,批政府口裏說關心安老問題,實際上是毫不重視。他表示,大部分的長者需貼身照顧,惟護理員與住院人士在晚上時段的人手比例是一比四十,故此增加護理員的工作量,服務質素實難以提升,認為政府應負上最大的責任;應從法例上改善及檢討人手分配,及增加安老院舍長者的每月綜援金,同時亦需要支援私人院舍,確保其服務質素與資助院舍相若。

吳續指社會福利署的監管不足,一年只派員巡查七次,最後只出一封警告信便了事,認為巡查安老院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未能透徹地了解問題所在或住院人士的狀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