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疫夾擊恐鬱到病 年輕族高危

【本報訊】有研究指出,反修例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夾擊下,影響部分港人的精神健康。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一項調查顯示,逾七成的受訪者出現中至高度的抑鬱症狀,亦有逾四成人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精神科醫生廖廣申昨表示,情況令人擔憂,建議市民透過沉澱整理思緒,亦應減少接觸不斷重複的資訊,以免積聚壓力及負面情緒。

沉澱思緒 平衡生活助紓壓

港大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受訪者的症狀是「非反應性」,即使遠離壓力來源,症狀仍沒有改善,創傷後壓力或抑鬱症狀可能會演化成疾病。調查亦發現,年紀愈輕,出現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的徵狀較年長者嚴重。研究人員解釋指,年輕人接觸創傷性的社會事件較多,而且特別着重理想、身份認同、生命意義等,故過去一年受極大挑戰。

廖廣申指,調查結果反映的情況令人擔憂,市民應關心身邊人,即使過往精神健康的人亦承受巨大壓力,宜透過沉澱整理思緒。他建議,市民應平衡生活及保持個人興趣,可考慮每天在室內做十五分鐘運動。

廖又舉例指,相比在辦公室工作,打工仔在家工作反而更加輕鬆;而學生長期在家學習,使他們更渴望校園生活。

廖表示,疫情期間娛樂場所及航空交通運作近乎停頓,他接觸到一些婚姻有問題的夫妻,在此環境下可能因為長時間留在家中,反而令夫婦間更正視問題,改善雙方關係。

港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則指,尋求協助並非弱者行為,鼓勵有需要的人要尋求協助,因「答案總比困難多。」他又指,該學院早前與樂善堂、學校合作推出「轉贈愛」計劃,呼籲各界將政府派發的一萬元轉贈至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家庭,現已有逾三百個家庭受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