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醫健寶庫:改善生活習慣預防高血壓

在香港,多達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的定義,是上壓或收縮壓持續在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大部分患者的高血壓都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原因可能與遺傳、生活習慣和壓力有關;而續發性高血壓則可能是由腎病和內分泌(賀爾蒙)失調等疾病所致;一些藥物如類固醇,也會導致高血壓。

血壓會隨着年紀而上升,若現時上壓超過130mmHg或下壓徘徊在80-89mmHg,將來會有患高血壓的風險。如果個人的血壓處於這個水平,雖然未必須要服藥,但是也要提高警覺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把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倘若不加理會,又延誤治療,可導致中風、冠心病、糖尿病、腎衰竭,甚至死亡。

近年,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是醫學知識普及,市民大眾對高血壓的關注度提升了,加上家用血壓計的普及使用,令許多隱形的無病徵年輕患者被發現;不過,也有不少人是因病入院,在量血壓時才知道的。由於高血壓的其中一個高危因素是遺傳,如果父母都有高血壓,子女必須嚴控體重,以減低風險。標準體重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MI)去衡量:BMI維持在25以下,男性腰圍保持在90厘米以下,女性的腰圍在80厘米以下。BMI的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身高『2』(米『2』)。

戒煙戒鹽少煎炸 多運動

想改善血壓度數,除了戒煙戒鹽,多吃蔬果,減少煎炸油膩食物及酒精飲品等,還須要有適量運動,每星期最好做到一百五十分鐘以上的體能活動。雖然現時疫情嚴峻,須長留家中,但是也可以做家務和多活動,還有就是定期量度血壓。

研究顯示,冠心病及糖尿病等長期病患者染上新冠病毒後,死亡率會比一般人更高,因此他們更要經常控制血壓,加注意衞生、戴口罩及勤洗手。

欲了解更多資訊,可參加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與香港公共圖書館於九月十二日合辦的《醫研薈萃:高血壓與痛風》網上講座,詳情瀏覽 https://medic.hku.hk/en/Knowledge-Exchange/Public-Lecture-Series或致電2255 3749查詢。

張文勇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教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