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咽拭子採樣 專家質疑成效

【本報訊】民政事務總署昨日起擴大病毒社區檢測至黃大仙、觀塘、屯門和油尖旺等四區,涵蓋四十六座樓宇,涉及約八萬六千名居民,並改為咽拭子方式。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主任黃利寶直言,咽喉拭子樣本需將塑膠桿拭子伸入喉嚨「吊鐘」附近擦拭,擔心市民難以擦拭正確位置,採樣過程會較不舒服,包括會咳嗽等。咽拭子樣本可以進行「混樣檢測」,會大量增加每日檢測量,但擔心若由市民自行採集樣本,未能提交符合標準的樣本,檢測效果有可能反而比深喉唾液樣本更差。

憂居民難擦拭正確位置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坦言,擔心由居民自行採樣會影響樣本質素,增加病毒檢測出現假陰性的機會。若正確收集深喉唾液樣本,檢測準確及靈敏度可高達七成,以咽喉拭子方式採樣,靈敏度平均只有近五成半。何再次建議政府擺設街站,為市民收集樣本化驗,確保排隊的市民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亦可邀請經訓練的私家醫護協助採樣,強調若檢測的細節及配套做得不好,只會是「白做」。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許樹昌表示,不清楚政府為何改用咽拭子方法採樣,相信是方便外援化驗團隊工作,但他認為由市民自行用咽拭子方法採樣本,未必一定能留取到質素好的樣本,如當局要改用咽拭子採樣,建議最理想是由佩戴N95口罩的醫護人員協助下進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