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走塑有獎

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殺到,政府實施多項食肆防疫規例,不少人改買外賣避疫。屈指一算,一份外賣午餐到底包含多少件即棄塑膠?從膠碗、膠蓋、膠羹、膠叉、膠杯、膠飲管、膠袋等,再乘以外賣人數,會演化成一場怎麼樣的「膠災」?正當部分連鎖食店連自攜餐具都拒諸門外,不少小店正默默支持疫下「走塑」。

位於西環石塘咀熟食中心的食肆荳荳店於區內薄有名氣,除了因為「大件夾抵食」,還有老闆譚先生親切的待客態度。多年來,他一直支持客人自備餐具。不少熟客會事先放下餐盒,待買完菜後付款一併取走外賣。不論是碟頭飯抑或是飲品,只要客人自備餐具,老闆都會悄悄為食品「加碼」。

自備餐具更有保障

疫情以來,眼見大量即棄餐具遭浪費,譚更鼓勵客人自備餐具。「自己嘅餐具自己最清楚,點都會安心啲。」他認為顧客能為個人的餐具把關,比即棄餐具有保障, 又環保,一舉兩得。「希望大家每人出少少力,唔好嫌麻煩。」他明白用完即棄才可配合社會的急速步伐,未必人人肯放慢腳步,但堅信人影響人,只要有人肯踏前一步,社會就有改變。

灣仔雜貨店Edgar一直致力推廣無塑購物,一個個玻璃瓶放着琳琅滿目的食品,由近年流行的冷凍乾燥蔬果、果仁、麥片等健康食品,至洗髮水、沐浴露等,統統都可以按量出售。顧客需要自備容器,店員會代為入樽和秤重,過程中不會浪費多餘的包裝。對於即興購物的顧客,店內亦有紙袋提供和可重用的器皿出售。

包裝非愈多愈乾淨

「很多人都有個錯覺,以為產品愈多膠袋和包裝就會愈乾淨,事實並非如此。」負責人Raphael指,疫情後有顧客開始尋找可重用的替代品,如月經杯、可重用的卸妝巾等,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Raphael認為,這次肆虐全球的疫症是個轉捩點,讓人類反思與大自然的關係。他觀察到客人開始更關心產品的來源地、是否應用可持續的生產過程等,而客人的消費習慣同時亦會影響企業對環境的取態。

圖:甘偉倫/文:楊嘉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