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暖化加劇,珊瑚白化情況嚴峻。香港大學建築學者和海洋生物學家於上月開展合作,研發創新的珊瑚復育方法,團隊利用3D設計和打印技術,製成「珊瑚礁盤」給碎落的珊瑚依附生長,冀提高珊瑚存活的機會。
海下灣海岸公園佔全港造礁珊瑚品種的四分之三以上,但正受生物侵蝕現象的影響,有見及此,港大建築學院製作及物料科技實驗室轄下的機械製作實驗室,與理學院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合作,於今年七月在海岸公園內三個選定地點,包括東灣仔、磨洲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生物中心附近的避風港的海底,設置由機械製作實驗室設計及製作的3D打印珊瑚礁盤,總佔地約四十平方米,把珊瑚碎片移植在珊瑚礁盤上。
研究人員指,珊瑚碎片脫離珊瑚主體後一般難以存活,而珊瑚礁盤提供結構複雜的基礎,供珊瑚碎片附着穩固生長,給予它們第二次存活的機會。同時,珊瑚磚能減少沉積物堆積,藉以消除對珊瑚生長的其中一個主要威脅,提高珊瑚復育的成效。
研究仍在進行中,團隊選擇了海岸公園最常見的三種珊瑚物種進行研究,當中包括鹿角珊瑚(Acropora)、扁腦珊瑚(Platygyra)和十字牡丹珊瑚(Pavona),並在未來的一年半內持續監測珊瑚礁盤的應用。研究人員希望利用珊瑚礁盤作為珊瑚復育的新出路,既可加快修復珊瑚,亦能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