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受新冠肺炎衝擊下,公立醫院非緊急服務大受影響,多個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進一步延長!醫院管理局昨日公布最新專科輪候時間,八個專科門診中,七個專科的最長輪候時間以年計,其中以內科及眼科輪候情況最嚴峻。九龍東聯網眼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冠絕所有聯網和專科數字,最長達到一百七十二星期,即約三年半;而港島西聯網及九龍東聯網的內科,最長亦要等約三年。有病人組織認為,過去五年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已常態化,批評醫管局已看淡服務質素,直言「即使無肺炎,都會爆煲!」
根據醫管局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多個專科門診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進一步惡化,當中以新界西聯網的外科惡化情況最嚴重,較上一次三月三十一日公布的最長輪候數字增加十六個星期,即約四個月;其次是九龍東聯網的精神科,增加九個星期;再者是,九龍東聯網的眼科,較上次公布的數字增加八星期。
此外,八個專科門診中,內科,眼科,骨科及耳鼻喉科為各醫院聯網的「重災區」,按中位數計數,平均輪候新症時間均要一年以上。至於骨科全關節置換術方面,共有逾二萬七千宗輪候個案,當中新界西佔逾六千宗,以九龍東聯網輪候中位數最長,達二十八個月。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要病人等二至三年已成公院為常態,他形容情況絕不理想,病人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以九龍東聯網的精神科為例,其輪候時間需要一百二十三個星期,即要等約兩年半,惟精神疾病不但對病人造成創傷,其照顧者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難以接受要病人等候兩年半才見醫生。
此外,各個聯網的輪候時間不均,以兒科為例,九龍東輪候時間為七十星期,約為港島東十四個星期的五倍;林志釉指,對情況感到唏噓,數據反映各個聯網的人手及資源分配不均,「作為病人家屬見到這樣不公平的情況,醫管局是否該考慮公平使用各聯網的資源,不能因地區的富裕程度來限制資源投放」。他又指,公院醫護人手不足是根深柢固的問題,惟醫管局未有正視,導致一個惡性循環。
重災區之一的九龍中聯網,昨日有市民到其龍頭醫院伊利沙伯醫院覆診,馬小姐早前因腎病問題,需到該院內科進行覆診。她指受疫情影響下,以往覆診時間只需等一個月,現時需等二至三個月,新症更要等一年,感到無奈,但明白現時醫護人手緊張,建議醫管局應盡快招聘更多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