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開張大吉,開宗明義的應了節氣,選了時代空間,又定了角色位置。點了題,寫了「天」與「地」。今周說「時」,「人」和「事」,細訴心情和感觸。
上周接受了訪問,侃侃而談,快要結束時帶出了未來路向的問題。當時因為時間緊迫,沒有展開討論,只引用了諸葛亮的《戒子書》裏的一句話:「年與時馳,意與歲去」,並改了跟着的兩句:「未成」枯落,「不守」窮廬。
諸葛先生臨終前給兒子諸葛瞻的家書,言簡意賅,短短的八十六個字,字裏行間,不但把為父愛子之情,深切表達,其中亦把先生的治世理念、修身精神、品德志向,三言兩語便表露無遺。學者們都以這篇文章為儒家思想和修養的代表作,先生不但把這高境界的養性之道文學化,更兼節儉簡約的道家本色。
年輕時讀這文章,愛上了寧靜致遠,才學勵精。至於甚麼澹泊明志,留着以後再說,而錯過了這文的最後,亦是最能引發無窮深思的幾句話:就是「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勸我們要惜時,珍惜時光,把握當下。
「年與時馳」,歲月不饒人,時光不再返。要惜時,就要知時,知道體會到現在的一刻的寶貴難得,眼下當前的一切人和事,都是有他們出現存在的原因和價值,眨眼即逝。我們要把握時光,珍惜眼前人。
青蓮居士於酒後摘下名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充滿着感嘆與無奈,真的是來去匆匆,浮生若夢,人世幾何!看似消極的感懷,濃得化不開的浪漫,背後卻蘊藏着一個千古之謎:天地蒼蒼,何處是吾家?山水茫茫,哪裏是歸巢?心之所屬,氣之所息,是為真正及最後安身立命之所。也就是東坡居士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回顧過去的日子,特別是剛過去的幾年,醒裏夢裏也弄不清楚。人呢?心呢?找到了嗎?
回到中土來,放眼世界,細看這個我長大的地方,問問你我他,找到我們的心沒有?找到了「家」沒有?
當我們還是東奔西跑,你碰我撞的,為着眼前的一點兒利益名祿,堅持着一些兒的理想執着,而拚個你死我活。花掉了心思時光,虛度了青春年華。無數眾生,叩問人間,往往到頭虛老。勞碌打滾,飄沓追求,不能識破源流,見不了龍王三寶。
「意與歲去」,意志的必然,固執的我見,也隨歲月的消逝,而被磨掉了龍牙鳳齒。人圓滑了,火氣淡下來了,肚子裏的牢騷也少了。人豁達了,沒有放不下的堅持,失掉了衝鋒陷陣的幹勁,也沒有甚麼忍受不了的人和事,一切隨緣而來,跟風而去。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如此的境界,消磨了大半人生,回過頭來,唏噓不已。
時馳歲去,是斷不了的洪流。這不是消極的訓言,也不是「將復何及」的警惕。諸葛先生這話背後的密咒是叫兒子要知天命,看好天的大勢,執善而行!先生的道家本色,回應了「陰符經」的起章句:「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順天而行。
這,就是我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