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超過一千四百萬宗,死亡逾六十萬人,世界各地確診感染仍沒有停下來,不同國家和地區用上圍堵或截擊做法,病毒依然無法受控,現時只能寄望疫苗面世,在治療及預防肺炎直接產生良好效果,才能叫停這場疫症。不過,研發疫苗不能一蹴而就,生產疫苗需要時間,而當疫苗面世,也不能寄望人人能即時可接種,疫症仍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兇險,多個國家正投入大量資源研發疫苗,情況猶如軍備競賽,誰成功開發就能獨當一面,政府聲望高,企業賺大錢。現時美國、英國和中國在研發疫苗方面均揚言有進展,處於全球前端。內地生化技術企業表明,研發疫苗已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階段,亦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估計疫苗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供應市場。
美、英也不甘落後,美國莫德納研發的疫苗已在人體試驗,所有受試者體內都產生中和抗體,對新冠肺炎有強力免疫反應,疫苗有望九月後應市。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報道,指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人類試驗,亦對新冠肺炎產生免疫反應,預期在九月大規模生產。
對於全球受疫症威脅的人們來說,疫苗面世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但帶出來的就是供應及分配問題。美、英及中國均預期在相若時間成功研發疫苗生產,疫苗供應會變成外交層面的議價品,解救本國疫症是當然第一選擇,大量生產出來的疫苗輸往外地就會有一定策略。
中國早前承諾疫苗生產以公共產品供應給其他國家,但總會有親疏之別,而美國必然是國內先行,再提供給其附庸國,英國與歐盟地緣關係良好,供應疫苗沒有懸念。或多或少,供應疫苗是外交策略的考慮。對一大批飽受疫症煎熬又沒有跟幾個成功研發出疫苗的國家有密切關係者,何年何月才獲疫苗供應是最大的問題,難道這些國家就要繼續為疫症付出生命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