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抗疫基金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經濟跌幅顯著,失業率上升,為了挽救不住下滑的經濟,特區政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供不同行業申請資助,幫助不同行業度過困境。

至今為止,申請資助獲得批准的機構之中,不乏著名的大公司大機構,我們一向覺得他們底子豐厚,抗震力強,豈料都不甘後人,發覺有機會受資助時立即申請獲批,資助額動輒數以千萬甚至億元計,很容易給市民感覺,這項資助本質是肥上瘦下。

其實受疫情影響最深的,是防疫抗疫基金照顧不到的自僱人士,例如的士司機、客貨車司機、小販、各類收入按件計算的自由工作者。這些工作基本上是沒有老闆,從業人員也不一定向強積金供款,或者供款額偏低,根本與實際收入脫鈎。以當司機為例,的士司機大多數採租車制,實質上是自僱人士,客貨車司機也是自僱人士佔多數。最難計算收入的是裝修設計人員,大多數沒有固定收入,按工作件數大小計酬。生意好景時接單多,收入豐厚,不景時開工不足,收入驟減。他們也習慣少報強積金。申請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補貼需要證明,例如個人收入報稅單,或強積金供款單,一向少報少供者當然難以證明實際的收入減幅。

最近有一些比較少受注視的界別如電影從業員、演藝界製作人員、文化工作者等發聲,要求政府推出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他們認為,前兩輪基金的受惠者多大公司大機構,自營作業者、自僱人士受惠者少,希望第三輪能特別對他們照顧。電影從業員一向按件取酬為主,有工開便有收入。近年香港電影製作不景,開戲減少,加上在疫情下,更難有人組班拍戲。疫情之前,個別人士還有機會北上參加電影和電視劇製作,如今因疫情封關,來往困難,機會更少。社會暴亂加上疫症,演藝界的大小型演出全部停頓,原來訂下的場地不能使用,台前幕後都沒有工作,從業者被迫停工。還有從事寫作、攝影、插畫、設計、編輯、出版、發行工作的文化工作者同樣受到影響。疫情下運動健身設施場所全線封閉,運動員、球員、教練和輔助人員也全線停工,不少人都沒有收入。

上面這些行業人員基本上都可列入自僱人士,是自由工作者,除了部分在機構受薪外,大多數按件取酬,沒有固定收入。現今在疫情下失去收入,生活大受影響。要求他們提供收入證明也有難度,但連大公司大機構都能取得防疫抗疫基金補助,沒道理這大批自僱人士卻無從照顧。特區政府需要與這些自僱人士代表商量,提出辦法,以便他們也能得到資助,暫時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