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都市背後,不少地點偏遠的傳統村落逐漸消失於荒野之中,位於新界東北的梅子林村亦不例外。這條有近四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落隨着原居民的遷出而變得破落,昔日熱鬧興盛的日子不再。近年有熱愛本地文化的有心人,花上大量時間和心力,以藝術活化荒廢村落,助都市人認識客家文化的同時,重拾和大自然的連繫。
清朝年間,大量客家人抵港落地生根,及後演變成香港四大民系之一。其中位於沙頭角的梅子林村有不少客家人落地生根。但村落敵不過城市的急速發展,六、七十年代大批村民因交通不便而搬離,漸漸沒落。
「嗰時仲係學生,要出去返學。」村長曾玉安在村內長大,於七十年代搬到市區,但仍不時回來察看。對於梅子林村的衰落,曾村長不無感嘆;他憶述村子最繁榮時期有約十六戶定居,村民人數接近八十人。但隨眾人離去,村內一度因無人打理而雜草叢生。曾村長認為居民的離去是時代巨輪驅使,但他希望活化梅子林村,吸引更多人到訪,令客家文化得以承傳,「好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客家人嗰種努力上進嘅精神!」
「天、地、人__梅子林藝術活化計劃」於去年展開,由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旅行家有限公司與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合作,在村內設立文化中心,透過舉辦各項藝文活動、工作坊和導賞活化古村,以推廣自然生態、人文特色和客家文化。
在眾人努力下,梅子林村漸漸回復生氣。從山徑眺望,一棵枝葉茂盛的荔枝樹映入眼簾;樹下是一排排梯田,田間植滿新種不久的果樹;梯田和樹林間的部分古屋以青磚建成,保留傳統客家建築的特色。其中一間村屋改建成「梅子林故事館」,在假日時招待遊人。館內除了展出涼帽、彩釉陶缽及板櫈等原居民使用的日常用品外,亦有以天然材料仿製成的竹節蟲和龍眼雞等鄉郊常見的昆蟲,以及生態攝影等藝術作品。
儘管建築物經不起時代洗禮,只剩下數面殘牆,但藝術家就地取材,在古屋的牆上畫下一幅幅壁畫,記錄當地生態及村民的生活點滴。壁畫《悠閒的牛》便描繪牛群自原居民遷出後「失業」的境況,牛隻身後豐碩的荔枝樹則象徵村民對生活的美好盼望。
「呢度嘅村民會靠山食山,會用梯田種嘢,自給自足,生活都好富足。」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主席李以強(Charles)指梅子林村的地理位置偏僻,令附近的生態得以保存。Charles每星期都會抽空到梅子林村,他慶幸村落去年終於獲批電力供應,令計劃可順利進行。Charles希望藉活動令訪客更了解客家文化,學會保育,「未來想舉辦更多活動,令多啲人可以感受回歸大自然嘅生活。」
圖:朱偉坤/文: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