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食肉無節制,小心有高尿酸!高尿酸早期無表徵或症狀,不少人要到健康檢查時才發現,情況通常已經較嚴重,影響到生活。基督教聯合那打素中醫專科中心註冊中醫師羅健雄指,尿酸是飲食不節制所致,令濕邪入體,痰濁內生,聚於關節後便誘發痛風。若不及早求醫,有機會發展成痛風石以至關節變形,可引致腎衰竭。中醫治痛風方法有針灸、中藥及外敷等,患者平日宜少吃高嘌呤食物。
人體新陳代謝會製造尿酸,但一般會自然排出體外。尿酸長期積聚,會誘發痛風,故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症」。中醫角度認為是源於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當一個人脾腎功能有障礙,加上飲食不節制,或兼受外感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致氣、血、津液受阻,體內循環不好,便有機會令痰濁內生,聚於關節誘發痛風症,西醫則形容此瘀聚物為尿酸鹽。
痛風屬關節炎的一種,通常在夜晚或清晨突然發作,受影響的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處會有紅、腫、熱、痛。因紅腫和劇痛,關節會無法彎曲,嚴重時會影響活動。羅指出,不及早治療,更有機會發展成痛風石以至關節變形、腎結石、尿道結石等,嚴重可引致腎衰竭。
羅認為,都市人有高尿酸,和飲食習慣很大關係,譬如少飲水、常飲酒、無節制進食肉類、海產、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加上工作壓力大、經常勞累、應酬多,影響脾腎功能,均會令尿酸濃度增高。羅又提醒,高尿酸人士較多是男性;若然家族中有人患高尿酸,更應該注意飲食習慣,及早預防。
羅坦言接觸過的病人大多有痛風,暫時未見有嚴重至腎衰竭的個案。而中醫治療痛風,都是以「治未病」為中心,希望做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即預防痛風出現、痛風性關節炎發病、痛風石或關節畸形的發生等。所用手法包括:針灸、服用中藥、外敷中藥、藥膳飲食及調節生活規律等。
想在生活中預防高尿酸,羅建議多進食基本上不含嘌呤、屬鹼性、利尿的食物,如黃瓜、白菜、茄子、馬鈴薯、南瓜、冬瓜、蘋果、牛奶、玉米等;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饅頭、麵食等,飲足夠的水,亦有助排出尿酸。羅亦提出了一道四季合用、可降尿酸的藥膳茶。記者江麗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