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試行視像覆診 減病患染疫風險

【本報訊】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立醫院非緊急服務縮減,不少病人因而要延遲覆診。為繼續提供醫療服務,伊利沙伯醫院在兩個月內建立「雲端診所系統」,醫生可經視像軟件提供診症服務,加強監察病情,亦可減低往返醫院的感染風險,今年四至五月已在神經外科進行先導計劃,期望正式推行後至少有一至兩成病人受惠。

省輪候時間 神經外科腎科使用

「雲端診所系統」是與醫院管理局系統整合,作醫療記錄及病人身份核對用途。為確保運作順暢,正式開始診症前,護士會先致電病人確認身份,再以短訊發送通訊連結,病人只要按一下連結,便可開始跟醫生進行視像通話覆診,流水作業式的程序可節省病人兩至三成輪候時間。

院方於四至五月在神經外科進行先導計劃,為八名病人提供相關服務,陳先生是其中一員。他在去年進行微創胸椎手術,之後須定期覆診,惟疫情下對出入醫院有擔憂,加上不良於行,來回醫院覆診須近四小時,又要家人特意請假陪同,覆診成為一件苦差。

他認為雲端覆診畫質不錯,起初不太熟習相關程式,經護士協助後便上手,又指醫生會改以數量化詢問其身體情況,例如每日可以站立多久、胸口的痛楚以一至十分來表達,以後都想繼續選用雲端覆診。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麥凱鈞指,疫情緩和後仍會使用系統,並陸續推廣至聯網內其他醫院及部門。本月起,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及腎科會正式使用系統,而廣華醫院內科亦正研究使用的可行性。他續指,系統在香港智能醫院發展藍圖擔任重要角色,雖然無法取代接觸性檢查,但希望可以結合傳統診症,以混合模式提供服務,加強監察病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