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發展選擇

香港發展有兩個選擇。一是依附美國,一如九七年回歸之前。另一是全力與中國內地合作,把九七年前的關係由被動轉為主動,更且帶強烈的前瞻性。這便只能是從一帶一路的發展入手。

香港依靠美國是不可能的。中美矛盾的演變或會有高有低,但不可能紓解,也不僅是經濟貿易的零和遊戲,而是受制於美國霸權主義的本質。美國經濟走下坡是勢所難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治干預也難以扭轉逆勢。

一是製造業的發展是大勢已去,沒幾十年的投資不可恢復。二是金融利大,必然壓抑製造業的發展。金融主要靠泡沫擴張,最大的泡沫在美國的負債經濟。以金融傷人,終傷自身,一如二○○八年的金融海嘯。

三是政治干預更得罪多國,經濟無力服眾,便易眾叛親離,加快國際經貿政治的多元化發展,更有利中俄。美國經濟走下坡,則所佔的國際經濟貿易比重下降,比不上歐洲加俄羅斯,中國東亞東南亞兩大板塊,而歐亞的結合便成今後國際的主流。美國即使加上它的五眼聯盟也注定逃脫不了邊緣化的命運。美國還是大國,但卻不再是霸權天下的強國了。

美國市場高度飽和,缺乏進一步擴張能力。香港怎可依靠其重拾經濟發展之途呢?中美矛盾還必打擊中美貿易、港美關係。

國際多元化是全球經貿格局轉變,更多的國家進行工業化擴張。新的市場和新的經貿關係帶來新的變化。多元便是推動全球經濟的主動力,根源在各國,而不是早段時期的全球化,由發達國家跨國企業主導,利益和好處盡歸它們。

香港是因循守舊,表面上是捨難就易,實際上是捨易取難。

國際多元化的發展還剛興起,一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全球化初興時期,香港若得風氣之先,得益當可媲美當年,以小小的城市而成全球十大出口地。服務出口的效益更多,市場空間更廣。不過,一如當年,開拓新的領域需要人才的大投入。香港需重新學習,學懂怎樣與新興的多元市場合作。

循多元化走一帶一路的發展,香港第一步是重新深耕東南亞,帶領珠三角與東南亞建立新的產業生產鏈、價值鏈。第二步是推動陸上絲綢之路,發展中亞、西亞,前蘇聯以至東歐、歐洲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第三步是跟隨內地大企業基建投資步伐,進軍非洲。在打破殖民主義與內戰的衝突後,非洲會是全球勞動人口增長最多的地方,也是走低成本工業生產的首選。

香港懂得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