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抗疫鬱到病 飲花茶疏肝 健脾粥安神
疫情導致市民要長期留家抗疫,加上被壓力包圍,令不少人鬱到病。
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都留家抗疫或工作,又要搶購抗疫物資,甚至擔心被放無薪假或被公司裁減,令人坐立不安,甚至連「抖啖大氣」也覺得「頂住頂住」。有中醫師指,這些都是鬱到病的病徵,過去兩、三個月,不少病人對疫情憂心忡忡,導致鬱症,最常見的是肝氣鬱結和心脾兩虛,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接二連三傷及其他臟腑。中醫師建議,有鬱症病徵的人,可以服用解鬱三花茶和桂圓蓮子粥等,解鬱安神。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楊碧華指,疫情最高峰的三、四月,鬱症病人比往常多,長者佔大多數,他們對疫情不甚了解而「諗埋一邊」,而婦女在家工作,要照顧停課的孩子,又要撲物資等,被種種壓力、緊張、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充斥,不少人因而失眠,最終鬱到病。
楊碧華指,耳穴治療有助刺激腦部產生血清素等激素。(林穎嫺攝)
安神解鬱食療
楊解釋,肝氣鬱結和心脾兩虛是兩大常見鬱症,前者主要是過度憂慮,阻礙調達肝氣暢達,令全身經絡氣機運行欠暢順;而後者則是思慮太過、壓力太大,損傷心脾功能,進而導致心氣不足,令脾胃功能較差,運化食物功能減弱,血氣生化不足,全身血氣都會減弱。若鬱症一直拖延、諱疾忌醫,有可能對這些臟腑造成實質性損害,甚至連其他臟腑亦接二連三出現失衡狀況,如肝、腎等。
心口翳痛 頭暈失眠 鬱症徵狀
到底如何察覺自己患上鬱症?楊指,肝氣鬱結的患者,胸口、胸脇位置會脹滿、疼痛,心口亦會感到翳悶,呼吸不暢順,常常想「抖大氣」,亦有機會失眠;而心脾兩虛則會出現心慌、心悸,沒胃口、頭暈,同樣也會失眠,兩者最大的差異,前者屬實症,後者則是虛症,需要補充心氣,兩者併見的情況亦相當普遍。她提到鬱症在女士間較常見,尤其是會受到經期影響,月經前夕有機會出現肝氣鬱結,而在經其後則會出現虛症。
楊指,鬱症的症狀有至少七、八個,中醫在治療時就不同的體質或症狀,使用不同治療藥方,例如肝氣鬱結者,會用到柴胡疏肝湯和逍遙散,柴胡有和解表裏的功效,疏理肝膽、少陽的氣機。
至於心脾兩虛,則要為病人補氣血、補益生脾,因此會用到當歸、北芪為主的歸脾湯;陰虛火旺則會用到天王補心丹,補心陰以平虛火;痰氣鬱結則是有痰火,咽在喉嚨,會用到半夏厚樸湯。
飲食清淡 避免熬夜 聊天解憂
除了服用中藥,中醫亦會以針灸、耳穴治療,亦會教病人回家後自行做穴位推拿,神門穴和內分泌穴,都能刺激腦部產生血清素等激素,有助治療鬱症。至於市民發現自己出現部分病徵時,亦能以食療緩和病情,包括主治肝氣鬱結的解鬱三花茶,以玫瑰花、合歡花、素韾花等沖泡而成,能疏肝行氣、解鬱安神;以及緩和心脾兩虛的桂圓蓮子粥,能調養心脾,解鬱安神。
楊表示,日常生活亦要多留神,作息要定時,避免熬夜,保持清淡飲食,減少進食辛辣、刺激、煎炸的食物。另外,恒常做適量的運動亦可紓緩壓力,鬆弛情緒,但最重要還是多與家人、朋友聊天,把心中鬱悶一掃而空。記者林穎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