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翹埋手拒設失業援助金

香港最新失業率攀升至百分之五點二,創下十年新高,失業大軍突破廿萬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再預期,近期就業情況持續惡化,失業率無可避免會進一步攀升,很大機會超過二○○九年金融海嘯期間最差情況,總失業人數或見十五年來最高。正當勞工界多次要求設立失業援助金之際,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卻表示,香港失業保障制度雖有改善之處,但相對其他地區有不少優勝的地方,言下之意疑似不會以公帑開展全面失業援助金制度。有社福團體認為,近日市道轉差凸顯出失業保障不足的問題,促當局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

陳茂波表示,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社會暴力衝擊、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經濟於本年初已呈極疲弱勢頭,陷入前所未見的困境。他提到,近期就業情況持續惡化,趨勢上失業率很大機會超過金融海嘯最差情況,或令總失業人數增至十五年最高。

於打工仔陷入就業困難之際,羅致光指出,研究失業保險的利弊,可清楚知道毋須供款及經濟審查之利弊,而其最大優點是不用經濟審查。由於僱員申領保險金沒有額外「尊嚴」代價,僱主解僱員工的罪惡感較少,僱員亦毋須急於搵工。不過,羅卻指失業保險會產生道德風險,即僱主將其企業社會責任推回給社會,並對整體經濟及勞工供應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令上述優點在另一角度成為缺點。

自詡港失業率「穩定地低」 好過英美

羅又比較香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過去十年失業率,指英美兩國波動較大,而美國近月更出現大幅度波動,由今年二月的百分之三點五,急升至四月的百分之十四點七,香港和加拿大則相對穩定;香港失業率更屬穩定地低。他分析,美國失業率波動大的主因之一是失業保險金,僱主裁員十分迅速,加上其公共醫療較為薄弱,主要靠費用昂貴的私營系統,員工若失去工作或會同時失去醫療保障,故工人一般期望盡快返回職場。

倘設相關保險 須考慮長服金存廢

羅表示香港有別於英美加三地,失業保障主要依靠一筆過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而非每星期或每月領取,並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失業員工沒有任何「誘因」不即時搵工,亦是香港失業率長期處於低位,在經濟復甦期下降得較快,但在經濟收縮期上升得較慢的主因之一。他認為,若要考慮成立失業保險,要一併考慮調整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存廢,以及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對沖的安排。

綜援遭標籤 僅一成失業者願申領

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總主任黃和平認為,本港僅以綜援支援失業人士,惟標籤效應令市民卻步,只有約一成失業人士願意申領。而且長期服務金並非專門用作支援失業人士,遣散費則屬僱主提供的補償,「失業耐啲唔會拎得多啲」,又未能保障到所有散工。他認為,香港失業情況加劇,凸顯出本地失業保障不足的問題,促港府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