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一帶一路

一年多的努力,兩個一帶一路碩士課程終於獲政府的批准,可以招收今年九月的學生。

在退休之後還要費力籌辦碩士課程,主因是一帶一路的發展已成世界發展的主流,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美國體制與美國的實力再不足維持其全球霸權,世界在中國的復興下進入多極的體系。也正是幾千年歷史的「絲綢之路」的體系,由英美體制轉入全球化多極體制。對中國內地、香港,乃至東南亞,將帶來巨大的機遇,任何領域都會引起結構性的轉變。

很遺憾地,香港乃至眾多國家的有關學術研究,一是不承認「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與歷史發展的重要性,研究不多,偏於考古文物。二是以英國、美國等西方強權國家的偏頗觀扭曲歷史,貶低亞洲等國家的歷史發展,用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現代化概念,來抹殺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國歷史上的相互交流、合作和競合之中的創新。後果便是所有國家的發展都只能循英國、美國體制訂下來的發展道路,現代化變成西化,西化變成英美化,且是英美指定的從屬依附關係的範疇,不能逾越。歷史和人類發展便套在強權主宰的框框內。

學術與歷史不應由政治決定。西化的國際關係、國際經貿、國際歷史都是概念化、簡單化,單線發展,不理會各國的特殊因素,也不承認它們創新變革的多元化可能。甚至在研究中把不少的國家、區域拋棄,視作不存在,或只是強權發展的一些不重要枝節。學術與歷史便變成標準化,並將這個標準框框來否定這些國家不同的創新與發展。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實際承接了歐亞一些國家與國際組織二、三十年的努力。中國復興本身是打破強權規定的常規,「絲綢之路」的恢復發展更是打破二、三百年的世界秩序與格局,意義重大。

在香港、內地,乃至其他國家還未有嚴謹的課程重整「絲綢之路」的歷史變化和今後發展的趨勢。香港假若能率先成立這樣的多科際的碩士課程,意義不僅在於培養人才,更可以推動社會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巨變增加認識和推動調研,轉變社會的思維。對正處於轉型期的香港、大灣區,以至內地都是關鍵。

香港缺乏懂一帶一路的人才,但正因香港的國際地位,可在國際上招攬專家來授課。第一年除邀請香港在海外的教授外,還與基輔大學合作,借用他們在前蘇聯東歐久負盛名的學者參與,提供與英美標準化的不同視野。珠海學院作為私校辦這樣課程,更具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