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綠惜煮意

疫情期間外賣需求激增,但飽腹以後,即棄餐具、膠盒和膠袋,連同「餸頭餸尾」的廚餘,隨即丟進垃圾桶,被送至堆填區。自備外賣盒、飲管等食客少之又少,崇尚環保的食肆就更少。外籍純素食主義者Bobsy在香港開設餐廳,不但使用植物製造的餐具,並自發處理廚餘,轉化成有機肥料,務求達致「零浪費」。即使經營成本大增,亦堅持信念,皆因「地球經已被垃圾淹沒了」。

對飲食業而言,每天需用上大量外賣器具,廚餘數量更是驚人,要達致零浪費看似天方夜譚。但在灣仔有素食餐廳逆水行舟,不惜工本實踐環保理念。

餐廳設有回收箱,規定食客用膳後需自行分類「垃圾」。回收箱外形雖然與傳統三色回收箱相似,但有別於廢紙、鋁罐、膠樽分類,老闆Bobsy自訂合適餐廳的垃圾分類,包括可堆肥廢料、玻璃以及不可回收的垃圾。Bobsy拿着客人用餐後的托盤示範,他移走飲料玻璃樽後,隨即把剩餘的食物,連同包裝紙一併放到「堆肥」的那一格。

餐具植物提煉 全可用作堆肥

Bobsy指,「基本上你在餐廳用餐,餐廳內的東西都可以用以堆肥。」餐具及食物包裝亦可以堆肥?原來餐廳的「膠杯」是用植物提煉而成,而飲管是用上薯仔澱粉,食物包裝紙則在外層塗上蜜蠟,再用大豆提煉的色素當油墨,全部物料均可堆肥。

至於廚餘,Bobsy餐廳的廚餘均會回收,每月送到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處理。Bobsy憶述,九年前要自行把廚餘堆肥,再駕車送到有機農莊,現時只需聘請回收公司運送廚餘,較節省時間。

為堅持信念 成本大增亦不計

Bobsy去年一月更成功找到可堆肥的包裝,向徹底零浪費之路邁進一大步。雖然餐廳處理回收成本大增,單是運送廚餘成本,已用上約收入一成,但Bobsy認為商家責無旁貸,「就如你每月要交電費、水費,只是要把回收的費用放進開支。」食肆推行減廢措施並不普遍,不少客人欠缺回收知識,在Bobsy餐廳用膳後會把廚餘直接倒進「垃圾」箱。餐廳員工惟有不停向客人灌輸垃圾分類知識。如此執着,由於一個理念,「香港,以至地球經已被垃圾淹沒。」來自黎巴嫩的Bobsy在二十多年間,早在港透過不同渠道倡議環保,現主力在素食餐廳推廣信念,源於食物是必需品,「一個人每天要吃上三至五餐,比起時裝、教育,我認為從飲食上着手,供應低碳足迹食物,影響更大。」

圖:陳名仲

文:陳彥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