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有障礙,接觸資訊較少,社交圈子簡單,容易成為不法分子覬覦的目標。有協助聾人的組織發現,近日有騙徒透過社交媒體結識聽障的女士,當雙方建立友誼或網上情侶關係後,騙徒假稱「有禮物希望寄比妳」,要求女士提供地址,再假扮速遞公司職員要求支付數以十萬元「關稅」,有女受害人因而負債十九萬元,亦有人失財近三十萬元。
自幼聽力受損而無法講話的C小姐(化名)指出,去年九月中在社交網站結識到一名男子,雙方轉以通訊應用程式溝通,聊天數日後,他表示可在美國寄一份包裹給她,內有新款手提電話、項鏈和二萬五千美元(約十九萬五千港元)等禮物。她期待收包裹之際,自稱速遞公司的人聯絡她指包裹被海關扣查,需要她支付「關稅」,她數次付款後仍未收到包裹,親友提醒她才發現受騙,損失逾十九萬八千元。
她報案時曾要求手語傳譯,但警方安排時間長,在聽障團體協助下成功報案,她指多次要求警方跟進案件遭拖延和敷衍。警方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C小姐案件被列為「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案處理,由秀茂坪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二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警方致力確保有特別需要人士享有與其他市民相等的法律保障及權利。聽障及語言障礙人士報案前可以經「九九二」緊急短訊預先登記,在緊急報案時,亦可以文字短訊形式向警方求助。
協助聽障人士的團體「龍耳」創辦人邵日贊表示,近月接到三宗相關求助,有受害人至今仍深信騙徒是其「老公」,為得到他「從海外寄到的禮物」,到處向友人借錢,執迷不悟。由於騙徒手法相似,他希望公開事件,避免更多人受害,亦希望警方加快調查進度,把騙徒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