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良集團設下求職陷阱,利用未有法例規管的基因測試服務騙取求職者金錢。求職者去年底加入一間生物科技公司做傳銷行列,但須先付約一萬七千元做基因測試,檢測報告只有患癌風險高等籠統結果,報告建議均衡飲食改善健康,事主懷疑受騙向政黨求助。政黨至少接獲五宗不良銷售求助,涉款八萬四千港元,事主報警但因基因測試服務不屬規管範圍不獲受理,轉向消委會及海關求助亦無法跟進,政黨要求政府將服務納入規管。
十九歲苦主Alice去年底透過介紹散工的應用程式接觸一間生物科技公司,她表示,到該公司填寫履歷表後,職員稱成功銷售一宗基因測試可分五成佣金,向她游說「你自己都要試過(基因檢測)先得喎」。她在壓力下入會購買了一項價值一萬六千八百港元基因測試服務,並加入一個數百人至數千人傳銷群組及上輔導班。
她續指,在公司內用棉花棒取口水樣本進行基因測試,但所謂測試報告內容參差,指數只分「高中低」,例如報告指她患癌風險高,並沒有詳細指出原因,改善健康建議內容即使不測試亦能輕易得知,如於網上百科網站複製。她又指加入傳銷會的表格背面印上淺色條文,難以看得清楚。當晚她要求退款但不獲理會,亦無法與公司負責人聯絡。
民主黨區議員袁海文表示,數名被騙求職者由十九歲至三十二歲。根據政府提供資料,非健康相關的基因測試不受規管,非專業人員胡亂銷售亦不會有責任和後果,反映規管上存很大漏洞。他指,苦主曾就事件報警,但警方指不屬規管範圍,其後向消委會及海關求助,但消委會因沒有執法或仲裁權力未能成功處理,海關亦表示不在《商品說明條例》規管範圍而不作跟進。
他要求食物及衞生局將所有基因測試納入醫療儀器作規管,要有合資格的專業人員根據相關化驗標準進行檢測,並強制要求檢測公司披露臨床有效性、檢測結果的局限,確保檢測有科學文獻支持,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