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一條有關二十世紀初中日關係的試題引起爭議,被指引導考生答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教育局更史無前例要求考試及評核局取消該條必答試題。教育界昨日繼續批評有關試題不恰當,指日本侵華,為中國帶來的影響一定弊多於利。事件眾矢之的的兩名考評局人員,考評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盧家耀,以及同是負責通識科的評核發展經理梁紫艷傳已告辭職,考評局以內部人事事宜為由不會評論。另外,內地官媒昨再批評今次試題事件再次證明香港教育界中毒至深,香港教育需要刮骨療毒。
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昨在電台節目稱,該試題淡化了侵華事實,如放在日本公開試場,一定引起外交問題,認為涉及民族傷感的題目要小心處理,雖題目可有正有反,但應只限一般事件,如提及德國納粹,相信都會傷及歐洲人民情感,又指取消試題並不理想,但應兩害取其輕,考評局亦因疫情取消中英文科口試,所以取消問題不大。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題目出得很壞,日本侵華史一定是弊,但題目問到「利多於弊」,引導學生以利作答,是難為學生,而日後題目會成為參考,未來考生可能會找尋更多侵華是利多於弊的主張。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說,題目出得不理想,有關一九○○至四五年中日關係的教學,都以侵略作主題,學生在這條題目上可以闡述的觀點好少,一定是弊多於利,但開放式題目又一定要闡述利處,學生要拋開固有知識作答。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稱,取消題目影響很嚴重,而今次題目是否有錯仍有討論空間,當局要小心處理。
另外,內地官媒昨晚再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教育需要刮骨療毒。文章批評,考評局的文憑試歷史科試題,美化日本侵華歷史,再一次證明香港教育界中毒至深,批評考評局對教育局取消試題的要求,回應得傲慢敷衍。文章提及,有考評局高級職員在社交媒體宣揚「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的奇談怪論,揭示香港教育界大有不良分子,教育體制已如無掩雞籠。
人民日報以反修例風波超過三千名學生被捕,指必須對香港教育來一次徹底的刮骨療毒,一是要找出隱藏在教材和其他地方的「毒內容」,二是要盯住那些蓄意而為的「播毒者」,又指特區政府教育部門,要告別修修補補的診治方式,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果斷出手、系統施治。
考評局成為眾矢之的,有傳懷疑於Facebook叫「林鄭滾蛋!」的該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盧家耀及同是負責通識科的評核發展經理梁紫艷辭職。考評局說不會評論內部人事事宜。
盧家耀早前被指在Facebook發表支持反修例遊行言論,而該局另一位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則是文憑試歷史科委員會秘書,他在Facebook同樣有出位言論,指「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呀!」此外,他又教人買「龍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