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海洋公園

特區政府打算修改原來撥款重新打造海洋公園計劃的申請,改為重新規劃之前,向海洋公園注資五十四億元,應付現時的營運和償還債務。如果政府沒有任何注資行動,海洋公園將於今年六月之內倒閉。

海洋公園是市民的集體回憶,到如今要倒閉關門,相信很多市民會捨不得。就算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海洋公園近年入場人數大減,營運出現虧蝕都是已知事實,需要檢視其中原因。海洋公園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地區競爭對手增加,隨便數數便有沖繩島的美麗海水族館、新加坡海洋館、廣東省的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還有台灣、鹿兒島、上海的水族館。距離最近的長隆海洋王國號稱全世界最大水族館和水族箱,對國內外遊客有極大吸引力。這些競爭對手建館比香港晚,建築設備都比香港新,水族館佔地比香港大,吸引力絕對不比香港遜色。

海洋公園四十多年來不斷求新:開園時期主要靠吊車、水族館和動物表演等項目吸引遊客。但發展下來,眼看單靠水族館及動物表演項目再難有新意,於是幾次轉型,如引進大型機動遊戲、水上樂園、集古村等,取悅新遊客,機動遊戲隔幾年更新,力求保持新意,吸引回頭客,也銳意吸引內地客。可惜永遠是幾年後老化,不再有吸引力。去年來一場反修例風暴,把內地客都趕走了。

要在今天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海洋公園最需要清楚本身的定位,就算得到政府撥款,渡過今次難關,再重新規劃,也不能避開未來的定位問題:海洋公園到底應該是地域性以海洋為主調的多層次遊樂設施,還是跟隨某些團體的呼籲,定位作「屬於香港人的旅遊設施」?如果是前者,要考慮面對的競爭對手是珠海長隆、沖繩島及新加坡,要找出它們有何獨特的地方,如何才能比它們優勝。如果是後者,海洋公園的競爭對手說不定是維多利亞公園或香港公園,最多是另一個濕地公園,要增加的將是更多的球場和小型展覽館。定位規模不同,投放的資本差距也大。要變成「屬於香港人的旅遊設施」,就得放棄外地遊客,不能再奢望成為旅遊景點賺取外匯,本來二千就業名額也就應適當下調為二百人。

香港另一個需重新思考的區域性遊樂設施是迪士尼樂園,初時的定位是覆蓋整個東南亞及華南,是遠東地區東京迪士尼以外另一個選擇。隨着上海迪士尼開幕,香港迪士尼的盈利能力大跌。如今趁着疫情打擊停止運作,其實可以好好重新考慮是否繼續營運下去。說不定把海洋公園和迪士尼關閉,把土地騰出來改建住宅會更受市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