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過氣公園不如雞肋

香港旅遊業陷入前所未有低谷,是受到暴疫打擊最大的行業之一,五一黃金周首次出現零內地團,尖沙咀等遊客區冷清清,而近年主打內地客的海洋公園不是拍烏蠅,而是關閉了超過三個月,每月白蝕兩億多元。展望未來,即使重開,有一段長時期都難重拾昔日內地遊客排長龍的境況。

有四十三年歷史的海洋公園,舊海馬標誌一度被視為香港旅遊代表符號,這個曾經是世界上最受歡迎及最多入場人次的主題公園之一,並於二○一二年獲頒全球最佳主題公園大獎,說香港人曾引以為傲也不為過。可是如果現時在街上隨機訪問市民,最近有沒有去海洋公園遊玩,相信十個有八個都會說沒有,剩下有去過的都可能是藉生日免費入場。十多年歷史的迪士尼也過氣了,更何況這個老牌公園。對於本地人來說,海洋公園已經是明日黃花,幾乎要放進博物館。

兩邊客源都萎縮,注定海洋公園走向末路。過去四十年來一直自負盈虧,但近年屢屢虧損,終於在年初首次向政府申請撥款,政府建議資助一百零六億港元作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但疫潮爆發令到政府也「縮皮」,只肯撥五十四億元資助公園營運一年、償還貸款及清繳大樹灣發展項目費用,強調公園需要重新定位。這筆撥款若不獲立法會通過,公園在六月便會因為財困而倒閉,二千多人打爛飯碗。立法會議員態度不一,但大都質疑撥款資助公園重新發展,會否成為無底深潭。長貧難顧,比雞肋更不如,食之無味,棄之也不一定可惜。

若果沒有突破性及可行挽救方案,公園應停運並交回給政府接管,興建酒店或作物業發展,增加庫房收入及帶來商機。大家可能惋惜這個集體回憶,但特區百廢待興,財赤降臨,公帑要更加善用,百億元可以建醫院救命,又或者給予行業紓困,比起救一個夕陽公園,實在急切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