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星期本港確診新冠肺炎的個案維持單位數,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個案維持單位數是好現象,但最「穩陣」是要在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後二十八天均沒有本地確診,才可確定疫情受控。現時未到二十八日的安全期,相信政府會延長「禁聚令」。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則表示,略為放寬社交距離或戶外活動措施,讓社會回復正常服務,有助應對疫情「持久戰」,因如長期維持社交距離措施,將對經濟及市民心理產生問題。消息指,當局會延長禁聚令,但內容措施稍後會有彈性放寬。
本港的禁聚令將於四月二十三日失效,許樹昌昨在電視節目中說,要在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後起計二十八天,未再有新增本地感染個案,或社區異常爆發,才可確定疫情受控,屆時政府可考慮如何放寬措施,但他強調,目前多地仍爆發疫情,疫苗要明年年中或之後才可供應,呼籲即使放寬措施,公眾及食肆等場所仍須保持警覺。
有消息指,政府擬將禁聚令再延長兩星期,但會放寬部分措施,包括讓戶外運動場及圖書館等公共康樂設施,如期在周四重開。梁子超表示,略為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社會回復正常服務,有助應對疫情「持久戰」,因如長期有禁令限制,對經濟及市民心理產生問題,外國亦曾發生家居檢疫期間發生家暴問題。
不過,梁強調,政府放寬相關措施前,要確保實施後不會產生防疫漏洞,亦需建立社區監察系統,找出病徵輕微的隱形病人,盡早隔離患者及密切接觸者。至於運動場等場所,如運動員佩戴外科口罩,勿太緊密聚集,並加強清潔更衣室等地方,相信問題不大。
社會一直爭議何時放寬禁聚令,梁認為,即使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後二十八天沒新確診,仍不代表本地不存在隱形傳播鏈,因內地有部分個案潛伏期較二十八日長,加上有個案由陰性變陽性,故二十八日並非一個可靠指標。他解釋,要知道疫情實際情況,需要在社區為病徵輕微的人士檢測病毒,查看會否有隱形傳播。
另外,許樹昌亦提及,海外回港的多是留學生,較年輕,一千人中有一成八人沒病徵,但這些患者具傳播力,不容忽視。內地來港人士的強制檢疫令將於下月到期,是否要延長相關檢疫令須視乎內地復工復市有否第二波爆發,以及多少人是沒病徵個案。他又認為待疫情「爆發到咁上下」,有必要進行社區抽驗,屆時才可知道疫情在香港的實際爆發情況,以及社區內有多少人體內有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