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共享經濟泡沫爆破。日前有美容業中介平台突然宣布停業,涉拖欠逾百間商戶服務費用,涉款至少二百萬港元;當中不少為小型美容院。受影響商戶坦言被拖款近半年,加上疫情導致生意大減,令經營百上加斤,昨日已報警求助。議員批評此類網上中介平台影響群組大,政府卻監管粗疏,未能保障商戶與消費者。
「心情好似坐過山車咁,喺呢個時期呢筆錢,對我哋小商戶嚟講好重要!」經營兩間美容按摩店的Jason一年多前加盟網上美容中介平台BloomMe,約三成顧客透過該平台預約美容服務。惟該平台本月十四日突然在網站宣布「終止美容預約服務」,Jason仍有約四萬二千元服務費未收回,令他大失預算。他於網上召集受影響商戶,至少百多間公司遭拖欠五千至近十萬元不等,共涉款至少二百萬元。據知涉事商戶亦包括一所大型連鎖足浴店,涉款十多萬元。
該平台於一五年成立,為用戶與美容業提供者進行配對,平台上顯示各加盟商戶的服務、價錢及可預約時段,用戶可以較市價優惠的價錢預約如理髮、修甲、美容按摩等服務,在平台上繳付單次服務或預購點數,預約及享用服務後,該平台會透過拆帳形式,扣除二至四成佣金及信用卡手續費,再將款項轉交商戶。該平台亦向商戶收取年費及廣告費。根據該平台網站資料,去年累積用戶多達二十五萬人,加盟商戶有一千七百間,當中不少為剛開業或小型美容院。
「有間畀佢拖咗十幾萬;又有人從來都無收過(支)票;最誇張有苦主十三號簽約,佢(該平台)十四號停業,唔係詐騙係咩?」Jason質疑有關平台財務狀況混亂,數月前才宣稱有大型台灣通訊軟件商注資,游說商戶續約,日前卻突然關閉網站。
「其實計埋佣金、折扣,服務比市價平一半,都係當宣傳。」提供美容服務的葉小姐坦言,現時營商環境差,業界受近年預繳式消費、騙案等困擾,客人減少,故參與該平台增加客源。她指加盟近五年,前後支付十多萬元在平台上佔用較高版面,上月又支付多六萬八千元作日後宣傳,擔心統統付諸流水。她指現時每月租金、人工等開支達二十萬元,卻因疫情被迫停業,實在苦不堪言。另有蒸薰按摩店店主馮小姐指,該平台自上年十一月起已拖欠款項,現求助無門,經營雪上加霜,「疫情好嚴重,我哋生意已經好少,交租都成問題,客又唔敢嚟,日日喺度等佢張支票。雖然萬幾蚊唔算好多,但呢個時勢係幫到啲。」二人與Jason在昨日下午連同近五十名商戶前往西區警署報案。
受害的不僅是美容商戶,使用該平台一年的用戶Caroline表示,因透過該平台可於商戶單次消費,免卻購買昂貴套票,加上可選購不同美容院的服務,體驗一直良好,上月初該平台更推出優惠,「當時我還覺得是一個好主意,因為疫情影響,我都沒有時間去美容院。」她以七百五十元購買價值一千元的點數,惟現時連同舊有的點數恐化為烏有,涉及餘額約九百多元,她亦已報警求助。
本港近年冒起不少類似中介平台,以共享經濟為理念,提供餐飲、運動娛樂、美容等服務,然而,平台結業時卻不時引發金錢糾紛。而政府目前計劃就美容服務消費合約設法定冷靜期,當中亦未涉及中介平台。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現時法例落後,未有針對性措施監管網上平台,假如沒有簽署合約,只能依靠法例基礎來追討賠償,做法「危險」。他建議消費者要慎重考慮應否使用網上平台,並多留意平台有否提供聯絡方法,「市民唔可以過分依賴平台,因為佢一句清盤就捉唔到佢。」
議員邵家輝接獲個別商戶求助,「雖然我未有具體數字,但就銅鑼灣一區經已涉及七十間商戶,聽講平台有成一千七百間合作商戶,相信(涉及)金額會過百萬。」他指現時這類型中介平台在各行業冒起,批評政府疏於監管,「今次呢個平台就影響成個美容業,下次另一個平台可能影響成個飲食業,所以政府要盡快規管呢類網上支付平台,保障業界同消費者。」他已去信金管局要求凍結該平台公司戶口。
警方證實案件列作詐騙,交由西區警區情報組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該平台辦公室地址昨日未有營業,門口被貼上「鬼佬拖糧 還我血汗錢」的字句,據知有卅名員工日前遭解僱,已尋求勞工處協助。警方及消委會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