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醫:勿催谷認知障礙者 應關注感受

隨着人口持續老化,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數目與日俱增。很多人十分關心自己的父母,當發現父母可能患上此症,都紛紛帶他們去求診或尋求不同支援。以下和大家分享一個日間中心的個案,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婆婆前來進行訓練,同行的女兒十分緊張,並對我說:「我為媽媽着想才安排這麼多訓練和運動,但她很懶惰,都不願意做。你一定要催促她,而且內容要具難度的,這樣才有效果啊!」

聽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人們常說的「怪獸家長」,眼中只有自己的期望,沒有從子女的角度出發。在這個個案中,子女和家長的角色恰好對調。女兒希望日漸老邁的母親變好,於是給她安排大量訓練,然而忽略了她的感受。

僅延緩退化 咪做「怪獸子女」

認知障礙症是一個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即使安排大量訓練,亦不能逆轉病情。進行認知訓練的目的,是希望保持患者現有的認知能力,同時延緩退化現象。雖然為人子女的我,亦十分明白他們的想法,就是希望以前照顧自己的父母,可以保持跟以前一樣的能力,有精叻頭腦。但我們亦要明白,除了替患者安排訓練外,亦應該關注其感受和意願,能否從中獲得快樂和成功感等。在認知訓練當中,其中一項重點是零挫敗感(Failure-free),即盡量避免令患者產生挫敗感。

設身處地去想,當你進行訓練或活動時,不斷遭受挫折、打擊,是不是都會感到氣餒或失去動力呢?其實我們給予長者的認知訓練活動,不一定每次都需要特別器材或儀器,有時候安排一些日常的活動,例如摘菜、摺衣服等,既能善用現有的能力,更令長者覺得有意義而有動力去做。除此之外,均衡休息和娛樂亦相當重要,所以不一定要執着完成訓練,有時候跟他們聊聊天、翻翻舊照片,也是一種既親切,又有效的認知訓練活動。

職業治療師呂家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