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探射燈:依賴進口 多國禁運 港恐陷糧食危機
本港接連出現搶米潮,有超市的食米貨架將近清光。
新冠肺炎令全球工商業停擺,依賴進口的香港隨時爆發糧食危機?各地爆發「搶糧潮」,歐美多國應疫情升溫令食材及物資供應緊張,亞洲部分國家則已相繼暫停輸出食品,如越南停米,泰國停雞蛋。本報對比去年及今年食米、蔬果及各種肉類等主要糧食進口量,發現部分糧食進口量下跌,當中魚的跌幅近一成七,水果及蔬菜亦同告下跌。一旦今年再現天災影響收成,勢必影響全球糧食供應,一向倚賴進口食物的本港首當其衝,學者警告全球疫情如未能在一、兩個月內紓緩,恐令港陷糧食危機。
去年天災影響糧食收成,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各地民眾搶糧及日用品潮時刻上演,本港亦接連出現搶米潮,糧食供應緊張令市民恐慌。多國因疫情停工停產,部分國家開始限制食物出口,如越南下令在三月底暫停簽署新的稻米合約;泰國亦禁止雞蛋出口七日;俄羅斯亦實施出口配額,由四月至六月期間的小麥及粟米等出口量不得超過七百噸。
越南禁米令 打擊港庫存
整體蔬菜進口量按年下跌約百分之四,業界估計與市道變差有關。
今年首兩個月進口本港的魚,按年跌幅近一成七。
新冠肺炎全球爆發,主要依賴進口糧食的香港或因各國供應緊張而出現糧食危機。
本報對比香港統計處去年及今年首兩個月多類糧食的整體進口量,發覺當中至少有三個項目出現跌幅(詳見表一),當中魚(包括活魚、新鮮及冰鮮魚)下跌近一成七,水果下跌一成,蔬菜則下跌近百分之四。
黃家和
本港進口糧食概況(表一)
按進口地比較供港糧食變化(表二)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認為,魚進口量減少應與去年遊客下跌,餐廳需求減少有關,不少酒店及食肆都進口歐洲急凍魚,惟現時疫情在歐洲爆發,令部分供應鏈停產,物流亦受疫情打擊而拖慢,成本已上升逾一成;若疫情持續,魚及其他食材供應都會緊張,價格亦會上升。
市民擔憂
對於蔬果進口量齊跌,香港入口蔬菜批發商商會會長袁昌指,本港九成蔬果都是來自內地,歐美各國的佔約一成,大多透過空運到港,相信疫情影響物流導致供應下跌,惟因內地供港貨量穩定,整體輕微下跌相信與市道變差有關,不過,業界最憂慮內地傳出將對中港司機實施檢疫,一旦實施勢會影響供港食品,「如果實施咗就真係見步行步,唔止蔬果好多食物都直接受牽連!」
食米是本港唯一儲備商品,進口量比去年錄得約一成一升幅,惟越南米是本港第二大供應來源,今年首兩個月入口逾一萬三千公噸,而作為第四大食米供應國的澳洲,去年首兩月進口逾一千四百公噸,惟今年同期則暴跌六成七。若越南的「禁米令」持續,或會對本港食米供應構成影響。然而,工業貿易署數字顯示,截至今年二月底,香港的食米總存貨約二萬二千公噸,超過政府規定,足夠全港市民食用約一個月,政府現時無意增加儲備商品種類。
氣候劇變 旱災山火頻繁
香港食品供應商通泰行董事長李廣林指,食米供應充足,澳洲米供應減或與當地山火有關,惟即使個別國家的食米減少,亦可透過其他國家補充,香港的食米受政府監管,早前出現短缺是一時補貨不足所致,強調食米倉庫在本港,市民毋須搶糧。
早前一度成搶糧對象的雞蛋,香港豐貴堂蛋業商會理事長楊金炎就認為與泰國暫停出口有關,惟相關措施將取消,本港主要雞蛋供應地是內地,反而美國雞蛋的價格升幅近三倍,本港批發商將減少進口。
惟近年氣候變化急遽,去年發生多宗大型山火,內地旱災頻繁,一旦今年再現天災,恐致農作物失收。
海外採購 運輸時間增倍
「香港會好危險,因為主要糧食都係靠進口!」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冼日明指,目前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是最大影響糧食供應的元素,各國民眾會增加糧食儲備,如過往只儲一星期食糧,現時可能會儲一個月,一旦疫情於未來數月未能緩和甚至加劇至全球五百萬至一千萬人染病,勢會造成恐慌,屆時各國都會為國民儲糧,出口糧食勢會大跌,對於僅靠進口糧食維生的香港非常不利。
冼又指,疫情或多或少影響農作物產量,加上疫情之下全球物流運作大不如前,如到外國採購商品的運輸時間可能由兩星期倍增至四星期,市面會出現短暫缺貨情況,因而造成恐慌,預期未來供應鏈仍會不穩,但要視乎疫情的發展程度而定。
食物及衞生局發言人指,泰國政府由三月二十六日起禁止出口雞蛋至其他地方,有關臨時措施試行七天,泰國當局會在試行期完結前檢討是否延長措施。本港目前並沒有接獲其他國家禁止食品出口的消息,「二十國集團」貿易部長於三月底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實現保持市場開放等目標,同意在對抗疫情期間,各國將努力確保必需品和服務,包括關鍵農產品的正常跨境流動,該局會繼續密切留意食品供應的情況,盡力確保供應穩定,希望市民按其實際需要購買食糧。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