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持續,學校亦停課多時,有機構在今年三月中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四百四十九名育有三歲以下幼兒的家長,了解幼兒的生活狀況。調查發現,二月至三月期間,有逾四成受訪家庭的幼兒從沒外出遊玩超過卅分鐘,逾三成七的二至三歲幼兒最主要活動為使用電子產品。調查機構擔心,兒童長期留在家玩手機,缺乏活動,會影響身體發展。
香港保護兒童會服務總監麥鏡英表示,調查於上月十九日至廿五日進行,有近九成四受訪家長擔心疫情下幼兒長留在家會影響幼兒成長、亦有六成三家長察覺到幼兒的情緒變差、另外有逾八成二家長有「困獸鬥」的感覺。他指兒童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會受到快速的畫面及聲音刺激,或會影響其專注力及溝通能力的發展,視力亦會受到損害。他又呼籲家長參考世衞的指引,不要讓兩歲以下嬰兒接觸電子屏幕、二至四歲小童每日亦不應使用超過一小時。
李太與從事地盤工作的丈夫及兩名兒子同住荃灣約一百二十呎的劏房,自學校停課後,就讀中二和歲半的兒子一直在家,細仔近三個月只出門約三次,經常發脾氣,食欲開始減低;正值叛逆期的大仔與父親關係亦變差。她又指丈夫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但受疫情影響,工作時有時無,財政變得緊張。
雙職家長鄒太表示,以往每日皆會帶女兒出門,但自疫情後未有再外出及接受日間託兒服務,令她在家辦公的壓力大增,與丈夫的關係亦一度變差。她續指,現年兩歲的女兒一直在家,耐性亦愈來愈差,加上整天在家無法「放電」,令女兒的睡覺質素亦因而下降,晚上經常驚醒;另一方面,女兒現正值學習「戒尿片」的階段,但她未有時間親自教導、又無託兒服務,進度開始「倒退」,故擔心女兒的身體發展。
香港保護兒童會嬰兒服務協調主任楊家鳳表示,該團體製作了一系列遊戲短片及親子居家遊戲包,內容包括語言表達及理解、美感發展、社交互動等五大範疇,將免費派發八百五十份予育三歲以下幼兒的家庭。「抗疫baby-親子玩樂站」活動負責社工謝敏麗補充,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在網上登記,可以選擇以郵寄或親身到場的形式獲取,活動目的主要是為了減少家長長時間照顧孩子的壓力、和在疫情期間幫助需要的幼兒之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