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7日年輕健康患者 袁國勇倡轉至二線隔離病床

【本報訊】為遏止疫情蔓延,各地正加緊研製疫苗,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助理教授陳福和帶領的研究團隊昨日表示,已發現及建立對病毒高度敏感的倉鼠動物感染模型,牠們染疫後出現的徵狀及康復過程與人類相似,料有助研發疫苗及抗病毒藥物。袁指實驗結果顯示第七日屬病毒轉捩點,病毒量始下降並產生抗體,未來若隔離設施不足,可考慮把發病七天、年輕及健康的患者轉至二線隔離病床。

倉鼠注入血清 助研針藥

團隊以卅七隻黃金敍利亞倉鼠進行實驗,顯示倉鼠於染疫首七日情況較嚴重,出現肺部出血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其鼻腔、氣管及肺部均含高病毒量,其後逐漸康復。不少倉鼠染疫第七日起出現高含量中和性病毒抗體,並維持至第十四日。團隊亦曾把康復倉鼠的血清,注入健康倉鼠體內,發現曾注射血清的倉鼠病毒量大減十倍,相信疫苗面世後將具同樣作用。

袁國勇指本港不僅未能為所有輕微病徵的社區患者作測試,加上未能及時隔離所有確診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相信部分或在社區播毒多時,情況不樂觀。他認為實驗顯示第七天病毒量及傳播力下降,如第一線及第二線隔離設施均不足,則可考慮動用駿洋邨或亞洲博覽館等地點隔離。

另外,團隊把八隻染疫倉鼠放入不同籠內,並於翌日放入一隻健康倉鼠,發現屬密切接觸者的倉鼠雖無病徵,但體內病毒量與染疫倉鼠相同,傳播率百分之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