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不宜針對

新冠肺炎疫症在歐、美各地爆發,香港居民對當地政府的防疫措施失去信心,大批留學生湧回香港,弄到香港一片人心惶惶,大家都擔心這批歐、美回來的新一代缺乏上一代的良好衞生習慣,例如不肯長時間留在家中和減少外出,晚上一群人聚集食肆酒吧,與熟悉朋友或者陌生人閒聊,未能避免親密接觸等。他們的問題是不僅在特定地點與同一班人交往,而是一個晚上去多所酒吧,與不同群組交往傾談,當然增加感染機會,一旦出事更難找出感染源頭。結果新一代喜歡流連的蘭桂坊幾天內便爆發四十多宗確診,確診者包括顧客、侍應、樂師及其家人。

近十年八年外地時興聚眾圍吸水煙,這種習慣本來源自中東地區,現今吹到歐、美主要城市,香港也見一些酒吧趕時髦引進,吸引到年輕人顧客,不過未成風氣。圍着吸水煙不但吸入大量尼古丁,也容易聚合群眾,就如齊齊泡酒吧喝酒一樣,有違保持社交距離之道,奇怪怎麼不見特區政府呼籲減少,或考慮立例禁止?

為遏止新一代去潮玩熱點流連,特區政府才考慮出到「禁酒令」這招,但因反對聲音太大胎死腹中。我不知道為何會有人提出「禁酒令」這想法,要防止人群緊密接觸,減少互相感染機會,不宜針對特定群組。

香港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群體都各有社交習慣,帶來緊密接觸互相感染機會。例如早上茶市便是一例,不少上一代的中、老年,都習慣大清早起床去公園晨運,大班人晨運後相約上茶樓一盅兩件。晨運有助強身健體,當然是良好習慣,但大班人在公園聚集,口沫橫飛,肯定增加傳播病毒機會,跟着上茶樓同枱吃喝,繼續吹水,互相感染可能性並不比流連酒吧低。況且新冠肺炎的患者和死者,以年長者佔多數。其中七十到八十歲的年齡層最高危,其次是六十到七十歲。所以,如果要推出管制人群緊密接觸以減少感染機會的措施,除了推出「禁酒令」外,也應考慮推出「禁茶令」。當然「禁茶令」只是開玩笑,如果真正推出,明顯是針對老人家,剝奪他們罕有的社交機會,不引起全面反彈才怪。

另一香港中、老年人流行社交活動是聚眾打麻雀,有人喜歡去酒樓食肆雀局,也有人索性在家中耍樂。雖然打麻雀多是四人聚會,未算違規,但疫情凌厲之時,總算是增加相互感染機會,不符合保持社交距離原則。如果特區政府要呼籲市民保持社交距離,除了要求新一代少喝酒少流連酒吧外,也應該要求中、老年一代少上茶樓喝早茶、少參加雀局或者在家聚眾耍樂,以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