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探射燈:三文魚菌量驚人 食刺身如吃糞
港人鍾愛的三文魚刺身,可能含有寄生蟲。
魚生含菌量爆燈,市民進食隨時中毒!近日美國有大學一項研究得出驚人發現,寄生在魚類的線蟲過去近四十年間激增逾二百八十三倍,對於愛吃魚生的港人而言相當震撼,魚類專家指魚類線蟲有機會鑽進人類胃壁令人出現嘔吐及胃出血等徵狀,醫生亦指線蟲可導致胃病,而港人至愛的三文魚魚生含菌量更多如糞便,建議到合乎規格的食店食用魚生或索性煮熟,避免病從口入。
港人愛吃魚,許多港人更鍾情魚生。不過,美國華盛頓大學今年三月中發表一項研究,有關寄生在魚類的線蟲「海獸胃線蟲」(Anisakis),自一九七八年至二○一五年期間暴增二百八十三倍,該大學水產與漁業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伍德(Chelsea Wood)指,不確定線蟲在過去數十年大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氣候變化、肥料和洋流產生的養分有關,以及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增加等潛在原因。
線蟲可長達兩厘米,進入人體後可令胃部受損出血。
曾有市民發現魚生片上有一條活生生的白色幼蟲。
莊棣華
線蟲長度可達兩厘米,如進食藏有海獸胃線蟲的魚類,寄生蟲會入侵腸壁,引發惡心、嘔吐與腹瀉等症狀,在大多數情況下,線蟲會在數天後死亡,症狀亦會消失。
寄生蟲多 廚師難拔清
市民怕怕
不少港人喜歡吃魚生,有年輕人在疫情之下拉起口罩吃壽司。
本港市面售賣魚生及相關食品的食肆林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外出用膳的市民數量驟減,相關消息無疑對專門售賣魚生的食店打擊嚴重。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主席黃傑龍坦言,消息對業界有一定打擊,不過廚師會加強關注及處理,早前消委會驗到三文魚刺身有蟲,消息一出已導致相關食肆整體生意額下跌三成至一半。元朗一間曾出售三文魚刺身的店舖負責人郭先生則指,早前曾入口三文魚刺身,及後發現魚生產品容易有細菌及寄生蟲,亦決定停售相關食材。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指,線蟲的數量增加原因眾多,惟牠們是魚類的共生物種,一般都會在海豚、鯨魚和海豹等動物的腸道中繁殖及共生,通常不影響魚類健康,然而隨着進食魚生的人增加,市面供不應求,有部分養殖場採用高密度飼養或會令寄生蟲增加,人類若吃用此類魚的魚生時,就會增加吸入線蟲的機會。
莊又指,線蟲不適合於人類的胃部生存,進入人體後會不停鑽動,或因而對胃部造成損害,會引致胃部出血及嘔吐情況。而線蟲的長度可達兩厘米,肉眼可見,各地都有嚴格的冷藏及儲理魚生標準,惟若魚生上的寄生蟲數量太多,廚師亦難以逐條蟲拔走處理,故仍有機會被人體吸收。
籲徹底煮熟 殺滅細菌
港大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過去亦曾透露,自己從不食壽司及魚生。他又指過往有個案調查發現,有受污染的魚生包括三文魚,帶有腸道桿菌的含菌量濃,與糞便的大腸桿細菌含細菌量相近。另外,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兼職講師(科學)梁浩文博士指,三文魚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下仍能生存,故此魚肉本身已含大量細菌,大腸桿菌含量與人類糞便相若,則與處理魚生的處所無關,建議市民避免進食三文魚魚生或煮熟才進食,而加熱後可殺滅大部分細菌。
幫襯信譽食肆 減風險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線蟲對人類健康有一定威脅,人體吸收後會出現胃病,作悶及嘔吐等不適症狀,惟人類始終不是線蟲的最終宿主,一般會經糞便排出體外,惟市民仍需留意魚生是否適當冷藏,亦需光顧有信譽食肆減低受感染風險。
食安中心回覆指,去年一月至今年二月,該中心共檢測四百三十個刺身樣本作化學及微生物測試,除七個樣本被驗出汞含量超出法例標準外,其餘全部通過檢測。另該署同期亦接獲十宗有關魚生中有寄生蟲的投訴,並發出兩封警告信。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