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輸入外勞搶飯碗 勞工處博畀人鬧

本港經濟近大半年受黑暴動亂及新冠肺炎疫情夾擊重創,各行各業陸續裁員救亡,失業率惡化至九年新高。消息指,勞工處近日建議輸入一百一十一名外勞,當中涵蓋飲食、護理及農業等行業,現已交至勞工顧問委員會審批。該會多名勞方委員明言將持反對意見,認為失業率高企,現階段應「把機會留畀本地工人試吓」,批評勞工處無體恤打工仔困境,是「博畀人鬧」。另有資方委員承認失業問題嚴重,將更謹慎審批。

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三點七,自一一年以來高位,餐飲服務活動業更升至百分之七點五。消息指,勞工處接獲卅七宗補充勞工計劃申請,僱主申請輸入一百卅二名外勞,該處經研究後建議輸入卅五宗,涉及一百一十一人,包括泰國及印度菜廚師、安老及殘疾院舍護理員、園藝技工及農場技工等,當中逾半為護理員,合共六十七人,涉及十八間院舍;另建議拒絕輸入廿一人。

辦招聘會「唔會話搵唔到人做」

勞方委員都反對輸入外勞,梁籌庭批評勞工處同意輸入外勞並無體恤打工仔目前困境,等同將負責審批的勞顧會擺上枱,做法「博畀人鬧」,明言會反對申請。勞方委員周小松指護理員等工種雖屬「豬頭骨」,但以○三年沙士為例,當時「工人無工開乜都會做」,相信現時失業情況短期未能改善,工人或會考慮此工作,應把機會留給港人,暫緩輸入外勞。另一勞方委員鄧家彪承認,園藝技工或機器操作等工種月薪僅一萬多港元對本地工人不太吸引,惟今非昔比,失業情況嚴峻加上本地有足夠技工,僱主可舉辦招聘活動,「唔會話搵唔到人做」。

僱主申請外勞有原因,資方委員郭振華解釋,護理員等職位向來不受本地打工仔青睞,加強培訓但人手仍不足,才靠輸入外勞解決。對於有僱主申請輸入廚師,他指部分餐廳以特色菜作賣點,或在疫情前已聘請外勞廚師,因合約完結而需再次申請輸入。惟他承認失業問題嚴重,會按個案情況更謹慎審批。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政府一貫政策是僱主必須優先聘用本地工人,並在確實未能在本港聘得所需人手時,方會獲准輸入勞工。

該處會繼續秉持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原則,審慎處理補充勞工計劃的申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