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禮賓府舉辦香港回歸後首個招待全體該屆行將卸任區議員的茶會,當中自然包括所有曾參選爭取連任但絕大部分落敗的建制派各政黨的議員。筆者沒有參選競逐連任,但當時是在任的區議員,所以獲得邀請,不過,當收到邀請的請柬,便第一時間回覆「不出席」以示抗議。
為甚麼要用「不出席」的態度表示抗議?因為特區政府沒有為港人負責任地提供一個安全、公正、公道的區議會選舉;因為特區政府為了討好亂港派勢力,對黑暴恐怖主義採取投降妥協的退縮路線,接納他們的要求,如期在「11‧24」舉行在白色恐怖下的不正常、不公平選舉;因為特區政府為了一時的偏安犧牲了市民真正的民主和政治選擇的自由,讓「港獨」分裂勢力和黑暴暴徒藉黑色暴亂上台。基於這三大原因,筆者認為林鄭的「解慰酒」是「貓哭老鼠假慈悲」。政府以為擺一席「和頭酒」便可以冰釋完全違反政治倫理的出賣,太異想天開了!犧牲所有曾一心一意支持政府的力量,犧牲曾投她一票支持她當選行政長官的選民(即區議會的行政長官選委會委員的區議會選民),實際上犧牲廣大支持建制和政府的老百姓,因為愛國愛港陣營的區議員必須全心全力、日以繼夜服務和拚搏,才取得市民支持選上議員、獲得民眾授權履行服務職責和選出行政長官的。試問被出賣的人的內心是甚麼感受?試問被出賣的政治力量的熱誠還餘多少熱度?任何清醒的從政者,若果不是心存偏見和僥倖的心理,都應當冷靜掂量所作所為的因果效應。
俗語說:面是人哋畀的,架是自己丟的。禮賓府首次區議員「解慰酒」門庭冷落,儘管政府「打腫臉充胖子」報數沖喜,但事實勝於雄辯,大多數敗選的建制派參選議員都沒有出席。政府想用政治化妝包裝一個政治「諒解」的團結氣氛,瞞上欺下,結果當然丟架告終。
愛國愛港陣營候選人在去年區選幾乎全軍覆沒,十八區區議會幾乎全面淪陷,區議會間選立法會的一個議席奉送給亂港派,區議會產生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的議席,一Q清袋。這樣的政治大災難是香港回歸二十二年來從未有過的重大損失,愛國愛港陣營自三十多年前從港英管治年代推行代議政制改革設立地方選舉以來,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耕耘努力成果,一朝盡喪。試問這杯「解慰酒」可「解慰」嗎?
若要「解慰」,請特區政府回答三個疑問:為甚麼只DQ新生代漢奸一人入閘參選而「放水」讓「港獨」和黑暴勢力入閘?為甚麼特區政府拒絕會晤和考慮「選舉公平關注組」多次請願提出「先平暴、後區選」的要求?為甚麼特區政府向佔領中大、理大暴徒和一百三十名港英前高官及舊電池的「如期選舉」要求跪低?
還有不足半年,回歸後第七屆立法會便要選舉,特區政府是否有決心不讓「11‧24」的政治大災難翻版,存有極大的疑問。選舉管理委員會的諮詢文件已暴露政府當局的取態,很大機會讓「出賣」和「犧牲」的歷史重演!愛國愛港陣營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