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起樓應重通風 減播毒

【本報訊】新冠肺炎疫情在港肆虐,青衣長康邨康美樓早前更出現「樓上傳樓下」感染個案,外界關注建築物傳播病毒的風險。香港中文大學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表示,室內及建築物之間通風可提升空氣質素,減少病毒傳播,外地亦有醫院要求病房設計有對流風,增加空氣流通。

規劃樓宇高度 室內建調節系統

香港建築師學會昨開會探討建築設計如何影響建構健康城市。吳恩融表示,陽光可殺菌,風可稀釋空氣中的污染物,惟城市發展引致樓宇密度增加,減少空氣流通及陽光照射,導致更多病菌孳生,本港一直急劇發展,令城市密不透風。二○○三年本港經歷沙士一疫,當年淘大花園天井造成煙囱效應,空氣上升令下層病毒被帶到較高樓層,廚房、廁所面向天井,居民打開窗戶,導致病毒加速傳播。吳認為,城市可改善規劃及設計,令樓宇高度有高有低,增加空氣流通及採光度。室內則可設計能夠因應天氣作出調節的通風系統,讓炎熱天氣以外的時間可以開窗通風,營造空氣流動環境。

前醫院管理局九龍西聯網總監趙莉莉表示,她曾於沙士時改造黃大仙醫院,該院接收沙士康復病人作療養,十分着重通風,當年本港醫療系統準備不足,惟醫管局今次已有較詳盡對策,包括將病人分散,以免增加某一醫院負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