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售鰻魚近半屬歐洲瀕危種

鰻魚深受不少港人喜愛,惟現時有近半產品屬瀕危物種。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指,為了滿足東亞地區對鰻魚的需求,走私犯每年從歐洲走私逾三億條幼鰻到亞洲養殖,再轉售圖利,而該學院早前調查及研究本港四十九間超市或零售店出售的鰻魚產品,發現近半的產品是屬於歐洲瀕危物種,建議銷售商入貨時多留意來源及品種,甚至進行DNA測試,以了解鰻魚是否屬瀕危品種。

歐洲鰻魚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上列舉的瀕危物種,其副產品貿易受《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法規管制,即出、入口均須相關部門許可。不過,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博士David Baker領導的鑑識保育實驗室團隊,在一七年十一月至一八年二月,在本港四十九間超市或零售店出售的鰻魚產品,發現百分之四十五的鰻魚產品如鰻魚柳和壽司等,均屬歐洲鰻魚。

養殖再轉售 利潤達42億

Baker解釋為何瀕危物種可隨街賣,因不法分子為了滿足東亞地區對鰻魚的需求,在歐洲捕取洄游的幼鰻,亦稱為玻璃鰻,再走私到亞洲養殖至成熟出售。根據歐洲刑警組織二○一八年的數據,鰻魚每年的走私數量超過三億條。在國際販賣玻璃鰻的利潤十分可觀,僅一公斤的玻璃鰻已可長成多達三千五百條成年鰻魚,其黑市售價可逾五萬元。換言之,三億條鰻魚利潤可達逾四十二億元。

外觀相似 易混日美鰻販賣

由於歐洲鰻的常見表親如日本和美國鰻魚並未被列於《公約》內,交易毋須許可證,而不同品種的玻璃鰻在外觀上沒有明顯差異,因此歐洲鰻容易被混在其他合法品種的鰻魚被販賣。研究報告已在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