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署狠批 29斷橋零進展 最長閒置39年

政府規劃失當又補救遲緩,多條行車天橋閒置逾卅年。本報四年前揭發全港有多條閒置天橋及「斷橋」,惟政府至今仍未處理妥當,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報告再提及有關問題,稱在十三條位於不同地區的幹路或道路上,發現有廿九處行車天橋路段或接駁口閒置逾十年,部分更超過卅年,最離譜的是跑馬地司徒拔道有一處竟閒置長達卅九年。申訴專員轟當局無機制定期審視該處天橋,致錯失發展新道路的黃金時機。另有議員批評政府進度緩慢,令多區繼續受塞車之苦。

由於政府在建造行車天橋時,可能會預留接駁口作將來擴展道路之用,惟隨着規劃改變等情況,政府又無意識要更新相關規劃,該些接駁口就會被閒置,成為閒置天橋或「斷橋」。申訴署昨發表主動調查報告,細數全港廿九處閒置天橋及「斷橋」,大部分閒置超過廿年,更有不少逾卅年,最離譜達卅九年。根據資料,大部分閒置天橋附近的規劃早已改變,但政府多年來未有積極跟進,多數仍處於規劃及勘測研究的狀態,甚至無規劃。

缺審視機制 錯失發展黃金時機

事實上,早於一六年,本報已報道有多條行車天橋遭閒置多年無人問津,料浪費數以億計的公帑。本報當時更羅列十處「斷橋」位置,其中八處仍在今次申訴署報告之列。當中被閒置卅九年的跑馬地司徒拔道山村台對上一個接駁口,據報告所指,該處本為運輸署預留作接駁擴闊道路之用,惟一直未有行動被閒置至今,該署已於去年初展開再研究工作,檢視擴闊道路的必要性。

至於被閒置廿五年的荃灣德士古道荃青交匯處「斷橋」,事緣政府在八十年代計劃在該處分三階段進行改善工程,以應付荃灣填海計劃後的交通需求,涉事約三百米長的「斷橋」屬第二階段工程,耗資約五百八十萬元。不過,填海計劃其後因《保護海港條例》而取消,第三階段工程被無限期擱置,「斷橋」從此閒置。荃灣區議會雖在四年前討論把該「斷橋」連接德士古道地面以紓緩當區交通,惟當局拖至去年五月才連同荃灣路擴建工程展開勘測工作。

申訴專員趙慧賢批評,有關情況令公眾認為政府未有適切規劃和積極推展相關路段工程,然而現時政府無相關審視機制,或錯失發展新道路的黃金時機。她又稱,若政府因有人即時關注和反對而擱置建造新道路,或令當區交通擠塞問題延長十多年,建議運輸署等部門定期召開跨部門工作會議並設平台向公眾提供進度資訊等。

動工無期 議員促加快重新規劃

議員陳恒鑌炮轟政府進度緩慢,直言:「卅九年太過分!」又稱自己四年前曾在區議會建議完善荃灣「斷橋」,以改善荃灣交匯處積累多年的擠塞情況,惟至今年才上交立法會討論,相信今年動工無望。他強調活用該些天橋絕對有助改善交通,要求政府加快重新規劃,避免「有路冇人用,有人冇路用」。運輸署、路政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回應指接納申訴署建議,又稱運輸署和相關工務部門會定期召開跨部門工作會議,並會繼續加強與地區人士和區議會的游說工作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